加强地方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建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今日广东之发展也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制造业大省和侨务大省,正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并携手香港、澳门,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构建。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对外交往工作以全面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立足本省改革发展实践与需求,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措施上方法上立足现实需求,切合工作实际,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省人大常委会中心工作服务,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努力在丰富内涵、创新形式、增强实效等方面多下功夫,推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对外交往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提升水平。
一是坚持用习近平外交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党中央对外交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在地方外事战线工作的同志,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国家、人民绝对忠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外交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坚持外交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进一步提高对外交往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突出地方特色。地方人大要有正确角色观,要把自己摆进波澜壮阔的国家外交事业中,积极主动作为,综合考量地方人大的重点工作,探索对外交往的有效途径和形式。第一,变“被安排”为积极主动作为。针对全国人大及地方外事部门安排来访的外宾团组,尽量提前介入,在弄清楚外宾来访的目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实际,提出外宾来访的行程安排建议,提高外宾接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广东地方特色。第二,要聚焦地方人大主责主业,积极主动做好与外国地方议会的交往工作。一方面,可以结合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组成人员的出访工作,积极开展立法、监督、执法等方面的国际调研,相互学习和借鉴有关领域立法、监督、执法的新做法、新经验、新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国家外交和我省对外交往工作实际需要,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省委外办等部门协调配合,主动邀请相关外国地方议会组团来访,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推动务实合作。
三是进一步增加对外交往工作中的人民性元素。“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是我国人大对外交往的鲜明特点。为探索通过适当方式为人民群众参与地方人大对外交往提供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参与对外交往工作,比如以乡村医生、教师、技术人员等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代表们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生动的事例亲身讲述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故事,能够更有效地宣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和优势,更好地对外展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蕴含的强大生命力。
四是进一步推动对外交往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对外交往相关工作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地方人大对外交流交往的积极作用。第一,在接待和出访的工作原则、内容、流程等具体方面,可以通过制定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工作规范,努力提高对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第二,立足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职责,主动联系国际友城议会,通过签署备忘录、举办相关会议或者活动等方式完善发展交流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地方人大与外国地方议会间的友好关系。
五是进一步加强对域外地方议会制度的研究借鉴。我国人大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虽然在政治上有着本质区别,但是在组织结构、具体工作职能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对于地方人大而言,应当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加强对相关域外地方议会制度的研究,学习借鉴相关经验,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运用,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利于推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摘自《人民之声》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