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深层动机差异
2.2.1 个人兴趣
新闻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显然更为浓厚,提前预习课文的人数较多,业余时间愿意听英语歌曲,看美剧和英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未发现学生对英语词汇、句型或语言学层面上的语法知识更感兴趣,一般来说,在没有强制要求(下节课背诵默写句子、检查单词)的情况下,学生很少主动复习单词和背诵句子,也并没有学生主动求教英语词汇学、语言学方面的专业内容。换而言之,学生的兴趣并不在于英语语言本身,而在于语言之外的文化。笔者在谈及人文方面的知识时,三个班的学生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明确表示希望听到“课本上没有的、在百度上查不到的、有趣的”内容,如美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艺术派别等内容,学生们对文学的兴趣也出乎笔者的意料。
2.2.2 知识储备
作者认为这一点是学生学习动机差异性最显著之处,也是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光电班和药学班英语高考分数未必低于新闻班,但输出能力和表达欲望(如思想表达、实际使用词汇和语言表达)明显弱于新闻班。在知识构成方面,未发现新闻班在语法专业知识、写作手法等英语专业知识上有显著表现,但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深度与广度、文献阅读量等知识储备上显著高于理工科班级。例如,在“达沃斯人”这一单元中,新闻班小组在课前展示中讲到文化同质性、西方中心论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在“智能汽车”的课后单元题目讲解中,笔者提到木星(Jupiter)是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天神命名,并提出水星、金星等命名的故事,学生们纷纷讲起相关故事,并拓展到黄道星座的溯源,多半学生可以熟练讲述古希腊罗马神话的部分内容,甚至可以清楚分析美狄亚等神话人物与现当代文论、文学的互文性等专业文学内容;在听说教程“艺术开拓眼界”这一单元中,笔者在引入部分展示了几幅西方画作,学生立即辨认出画作内容及画家,并对相关典故进行一一阐述。相比之下,药学班人数基数少,所有学生均为理科生,对文化知识了解较少。有部分光电班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了解深度和广度及相应的表达均弱于新闻班学生。
2.2.3 表达欲望
这方面的差异性也较为明显,相比之下,新闻班学生在语言表达、思想深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这一点与其知识储备、学科背景是相辅相成的。
总体来看,三个班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似性与差异性主要表现如下:在表层动机方面,文理科学生表现类似,大学英语学习的功利性(学分要求、通过四六级考试、争取靠前加权排名、获取奖学金和保研资格)均存在,表现显著;深层动机方面表现不一,学生对英语语言自身的兴趣差别不大,均不足以构成主要学习动力,但对语言之外的西方文化等知识有着浓厚兴趣,文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表达水平胜于理工科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知识水平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