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外语教育的本质
2025年09月26日
1.1 外语教育的本质
教育部2007年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在“课程性质”里也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可见,这两个文件都认定了大学英语课程除了“工具性”之外,兼具“人文性”的本质特点。在国际上,欧洲和美国的学者在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是意见一致的,即“语言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对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王守仁,2010)。“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将外语专业教育的目的确立为……‘开发(学生)心智和想象力,提高深刻反省个体与世界关系的能力……’”(孙璐,2018)。孙有中(2017)在《人文英语教育论》中也为高校英语教学建言建策,提倡“通过语言与知识的融合式学习,构建合作探究学习共同体,同步提高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