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教学策略

3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反馈,笔者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首先是调整课文基础篇章结构、语言讲解的比重。笔者把叙述者、叙事手法、修辞等内容在光电和药学两个班级进行了缩减,在新闻班则加大了讲授比重,并给学生布置了相关新闻评论的语篇分析,在光电和药学两个班级则把篇章结构、主要观点等作为重点,在基础较为薄弱的药学班还添加了词汇、语法等基础内容讲解,在新闻班和光电班则把核心词汇和语法列表做成文档,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这样能够照顾不同班级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也能尽量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并根据其学科特点加以拓展。

其次增添人文知识的内容。鉴于学生对文化方面的兴趣,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基于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添加了人文部分,把课文中可以发散的文化、文学知识加以拓展,既激发了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也起到了理工专业的人文通识课的作用,并对新闻班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铺垫作用。例如,在“达沃斯人”这一单元中,在课文篇章结构等基础内容的分析之外,从叙事者的视角出发,提出东方主义、西方中心主义、霸权、民族主义、身份等政治学和文学词汇,结合课文和文学作品以及当前的国际政治形势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并以此为题目完成作文。在课前展示中,每个班级表现出不同的关注点,笔者根据这些不同的关注点,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有所偏重。在“艺术拓展视野”这一单元,光电和药学学生在课前讨论中表现出艺术体验的缺失,笔者借此要求学生听懂提前一周发到群里的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视频讨论自己最喜爱的画作,借此向学生讲解西方艺术史,并通过画作解释石榴、猫头鹰等神话故事以及圣经相关词汇。在“每个人都有故事”这一单元,笔者布置学生就“最爱的一本书”这一主题提前准备,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笔者就学生们的发言内容一一点评并补充相关的文学知识。例如,光电班有女生(该班只有两位女生)讲到自己最喜欢的小说是《傲慢与偏见》,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即“被真爱打动”,笔者顺势问其他同学对这本名著的看法,并由此讨论奥斯汀时代的“真爱”与现当代的“真爱”的不同之处,就男生看法讨论了这部小说的女性意识启蒙,还借此结合“好策”读书任务讨论了文学的经典性。听说课程第三单元讲到了“男生是否应该打耳洞、戴耳环”这一问题,结合知乎(学生们经常使用的社交平台)话题“男生是否可以打遮阳伞、涂防晒霜”,笔者给学生放了批评家朱迪斯·巴特勒的一段关于性别操演的视频,三个班的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要求逐字逐句讲解,并围绕视频向笔者提问,其感兴趣程度超出笔者预料。在下课之后,新闻班有同学前来找笔者讨论性属批评相关内容并要求推荐相关书籍读物。总体来看,加强人文知识讲解十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针对文理科学习动机的不同,笔者设计不同的活动和话题。新闻班学生的表达欲望较为强烈,且“有话可说”,笔者会把课堂讨论问题设计为思想性较强、比较深入的问题,作文题目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