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同伴互评学习策略

3.2 同伴互评学习策略

在同伴互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同时扮演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重角色。同伴互评要求学生基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同伴的学习和作业进行评估或评价(Topping,1998),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同样适用于课堂外和线上的学习任务评估,笔者在批改作文时就采用了同伴互评学习策略。作文批改任务重,如果都是由老师本人完成,很难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反馈,这无疑在时效性上会大打折扣,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除了老师手动批改作文外,笔者有时还会在课堂上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提交到批改网。如果让学生将完成的作文提交批改网,然后选择同伴互评功能,则完全能够弥补上述不足,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于评价者而言,同伴互评有利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对老师规定的作业和相关评价量规进行深度反思,以便能比较准确合理地评价同伴的作业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Kim,Ryu,2013;Lai,Hwang,2014)。在批改网上进行作文互评时,评价者在看到自己不熟悉的单词、词组、句型或语法时,可能会及时查询各种工具书解惑,也可能会仔细查询、研读作文评价标准体系,以便能公正、科学、有效地评价同伴的作文,因此互评过程既有语言表达的提升,更有评分标准的了解和掌握,这些都将非常有益于后期的英文写作。

此外,同伴互评学习策略于被评价者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课程作业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评估与反馈,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被评价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善其学业表现,以提升学业成绩,通过对比网络同伴互评和传统同伴互评后,Kim和Ryu(2013)发现,网络同伴互评组学生的学习动机显著高于传统组。但由于参与互评的学生知识结构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参与意识不是特别强、互评的有效性和可信度等问题,同伴互评也需要老师适当进行引导,如关于评分标准的讲解、对于同伴互评过程责任性的要求以及互评后的再次抽样检查等就显得比较必要了,这也弥补了同伴互评存在的不足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