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输卵管
(一)输卵管的形态
输卵管是输送卵子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细长而弯曲,长8~14cm,位于子宫底的两侧,包裹在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内侧端开口于子宫腔,称输卵管子宫口。外侧端游离,开口于腹膜腔,称输卵管腹腔口,故女性腹膜腔经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与外界相通。临床上把卵巢和输卵管统称为子宫附件。
(二)输卵管的分部
输卵管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分。
1.间质部
子宫部位于子宫壁内,长约1cm,直径最细,约1mm,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2.输卵管峡部
峡部短而狭窄,壁较厚,长2~3cm,直径约2 cm,血管较少,水平向外移行为壶腹部。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处进行。
3.输卵管壶腹部
壶腹部壁薄,管腔较大,直径约6 mm,血供较丰富,长5~8 cm,占输卵管全长的2/3,行程弯曲。输卵管壶腹部是卵子受精的部位。若受精卵未能移入子宫而在输卵管内发育,即为宫外孕。
4.输卵管漏斗部或伞部
漏斗部是末端呈漏斗状膨大的部分,长约1.5 cm,向后下弯曲覆盖在卵巢的后缘和内侧面。漏斗末端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与腹膜腔相通,卵巢排出的卵细胞即由此进入输卵管。漏斗的边缘形成许多细长的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手术时常以此作为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三)输卵管壁的结构
输卵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肌层和外膜。
1.黏膜
黏膜形成许多纵行而分支的皱襞,壶腹部最发达,高且多分支,故管腔不规则。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①上皮为单层柱状,由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纤毛细胞在漏斗部和壶腹部最多,至峡部和间质部逐渐减少。纤毛向子宫方向摆动,有助于卵细胞移向子宫并阻止微生物进入腹膜腔。分泌细胞表面有微绒毛,胞质顶部有分泌颗粒,其分泌物构成输卵管液,可营养卵并辅助卵的运行。上皮的结构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在子宫内膜增生晚期(排卵前),纤毛细胞变为高柱状,纤毛增多,分泌细胞顶部充满分泌颗粒,分泌功能旺盛;至分泌晚期,两种细胞均变矮,纤毛细胞的纤毛减少,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排空。在月经期和妊娠期,上皮细胞矮小。②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纤维。
2.肌层
肌层以峡部最厚,由内环和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
3.外膜
外膜为浆膜,由间皮和富含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