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
原则是迅速改变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降低患者的体温,及时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
1.降温
(1)环境降温:将患者移置凉爽通风的地方,脱去产妇过多衣着,室内温度宜降至25℃。
(2)物理降温:全身用冰水或酒精擦浴,在头、颈、腋下、腹股沟、腋窝部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并用力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加速散热,若产妇神志清楚,应鼓励产妇喝冷开水或冰水。
(3)药物降温:用氯丙嗪25~5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1~2h内滴完,1~6h可重复1次,高热昏迷抽搐危重患者或物理降温后体温复升者可用冬眠疗法,常用冬眠1号(哌替啶100 mg,异丙嗪50mg,氧丙嗪50mg)。每30min测体温1次,用退热药物后密切观察患者出汗情况,及时更换衣服、被褥,并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使用药物降温时需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征,注意体温、血压、心脏及肾脏情况,降温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如血压过低,不能用氯丙嗪,可用氢化可的松100~200 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同时可用解热镇痛药物。一旦肛温降至38℃左右时,应停止降温。
2.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气分析值以判断呼吸窘迫的程度。SPO2<90%、血氧分压PaO2<60 mmHg应予以机械通气。若通过氧疗、吸痰等措施,SPO2保持在94%以上者,可不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3.周围循环衰竭者
应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1h补液量控制在2000~3000 mL并注意补充钾、钠盐,输液速度宜缓慢,16滴/min,以免引起肺水肿。用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4.脑水肿
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快速静脉滴注。
5.抽搐患者
应于患者口腔内置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适当约束患者四肢,加床档以防坠床。同时可用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或用10%水合氯醛10~20mL保留灌肠,以此来抗惊厥、解痉。
6.重度患者
重度患者有时合并口鼻出血、呕血,应立即经口气管插管,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准备呼吸机治疗,每2h向气管内滴入1次生理盐水与糜蛋白酶等组成的气滴液5mL,并翻身拍背、吸痰。
7.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患者子宫下降情况,恶露的量、色、味,会阴切口或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用1∶1000呋喃西林液进行会阴擦洗,2次/d,保持局部清洁,预防会阴切口感染和逆行感染,剖宫产患者注意及时换药,促进伤口愈合。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清醒前应留置导尿管,记录24 h出入量,应用生理盐水200 mL膀胱冲洗必要时加抗生素,2次/d,防止尿液中的血凝块阻塞导尿管和预防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