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冷敷
2025年11月02日
二、冷敷
(一)原理
在患者皮肤或黏膜上应用寒冷刺激,通过快速反应的神经反射或缓慢反应的体液途径,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能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和免疫功能,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止血、止痒、镇静、缓解肌肉痉挛和抑制代谢等作用。
(二)适应证
外阴挫伤急性期、外阴疱疹、外阴瘙痒、高热物理降温、产后中暑等。
(三)禁忌证
局部循环障碍性疾病、冷过敏等。
(四)操作方法
首先准备冷源,如冰氯乙烷喷筒、半导体、冷疗机等。患者取舒适体位,裸露患区,按医嘱取冷源,方法如下:
1.冷敷法
冰袋敷布或半导体冷疗机(约4℃)作用于患区,治疗时间10~25 min,每天1次,3~6次为一疗程。
2.冰块按摩
将干毛巾包住去除棱角的冰块,直接轻触患区皮肤,轻压患区体表,以患区为中心作圆周移动,约5 min至皮肤表面温度15℃,皮下组织约为18℃,使病灶及周围组织皮肤麻木为止,每天1次,3~6次为一疗程。冰块按摩的感觉周期为先感冷,继感发热,再感痒,最后麻木。
3.喷法
取氯乙烷喷筒,将喷嘴对准患区,距离5~10cm,每次喷射6s,间隔10 min,喷射3次。
(五)注意事项
应注意防止冻伤,对局部血供障碍、皮肤感觉迟钝者更需注意。冻伤常发生于治疗后24 h内,表现为皮肤红肿、触痛。发生冷变态反应者(全身瘙痒、面部发红、荨麻疹、关节痛、心动过速及血下降等)应立即停止治疗,并作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