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特点

一、发病特点

病毒性肝炎为多种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致病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5种。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微小的RNA病毒,分类属小RNA肠道病毒属72型。甲肝经过消化道传播,一般不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故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极小。抗HAV-IgM阳性即可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HBV)又称为Dane颗粒。人体感染HBV后血液中可出现一系列有关的血清学标志。e抗原(HBeAg)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其阳性提示体内病毒在复制,有传染性;持续阳性可发展为慢性肝炎。HBV感染人体后可造成急性、慢性或无症状性携带者,少数可并发重症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孕产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此与妊娠晚期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特别是重症甚或急性重型肝炎有关。急性重型肝炎的死亡率孕妇较非孕妇为高。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尤易发生急性重型肝炎。有人认为妊娠期易于产生非特异性超敏反应,且孕期是处于非特异性超敏反应的准备状态,所以在孕期发生重症肝炎或急性重型肝炎的概率显著增加。动物实验证明孕兔在产前和产后的急性重型肝炎更加严重,所以近年来主张在孕早期如HBsAg滴度高的同时HBeAg阳性者可行人工流产。在妊娠晚期由于肝脏血流量相对不足,而并发肝炎之后,肝脏血流量更相对降低,因而可使肝炎病情加剧甚至成为重症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母婴等途径传播。易转化为慢性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有缺陷的嗜肝RNA病毒,必须依赖HBV的存在。传播途径与HBV基本相同。

戊型肝炎病毒(HEV)为正链单股的RNA病毒,HEV主要传播途径是肠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