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断
(一)临床症状和体征
了解妊娠、分娩及产后经过等产科病史,注意有无发生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产褥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和异常恶露。发热是多数产褥感染的基本症状,疼痛(下腹部、盆腔、下肢等),阴道分泌物或恶露增多,呈血性或脓性、有臭味,子宫大、软、有压痛等也是产褥感染所特有的。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分娩时由于会阴部损伤或手术产而招致感染,表面为局部灼热、红肿、疼痛、下坠,有压痛、拒按,炎性分泌物刺激尿道可出现尿痛、尿频、尿急;伤口边缘可有坏死、流液或流脓、切口裂开、组织不新鲜。阴道与宫颈感染表现为黏膜充血、溃疡、化脓,日久可致阴道粘连甚至闭锁。如阴道前壁黏膜受压严重过久伴有感染,可使组织大片坏死脱落,形成膀胱阴道瘘或尿道阴道瘘。病变局限者,一般体温不超过38℃,病情发展可向上或宫旁组织,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为产褥感染最常见的类型,病原体经胎盘剥离面侵入。产后发热迅速而显著,常为低热,有臭味的血性恶露。由于炎症的作用,使子宫缩复不佳,宫体较大而软,下腹不适并有子宫压痛。当发展为子宫肌层炎时,发热可持续至产后1周以上,子宫压痛更为明显。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多于产后1周以后发生,患者症状加重,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坠胀和疼痛,并伴膀胱和直肠刺激症状。检查子宫有举痛,宫旁增厚或有肿物,触痛明显。淋病双球菌沿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达输卵管与盆腹腔,形成脓肿后,可以高热不退。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炎症扩散至子宫浆膜层,形成盆腔腹膜炎,继续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呼吸心跳加快、恶心、呕吐、腹胀,高热时可有意识不清、谵妄等神经症状。检查时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由于产妇腹壁松弛,腹肌紧张多不明显。因腹膜面炎性渗出、纤维素覆盖引起肠粘连,也可在直肠子宫陷凹形成局限性脓肿。若脓肿波及肠管与膀胱,可出现腹泻、里急后重与排尿困难。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可发展成慢性盆腔炎而导致不孕。
5.盆腔及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可累及卵巢静脉、子宫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常为单侧性。患者多于产后1~2周,继子宫内膜炎之后出现寒战、高热,反复发作,持续数周,虽已用抗生素但无理想效果,不易与盆腔结缔组织炎鉴别。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变多在股静脉、腘静脉及大隐静脉。出现弛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局部静脉压痛或触及硬索状,并由于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习称“股白肿”。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多继发于盆腔静脉炎或周围结缔组织炎。
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当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脓毒血症,出现肺、脑、肾脓肿或肺栓塞而致死。若细菌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并繁殖形成败血症,表现为寒战、高热,重者谵语、昏迷,危及生命。
7.剖宫产腹部切口、子宫切口感染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的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5d,局部红肿、触痛、组织侵入有明显硬结,并有浑浊液体渗出,伴有脂肪液化者其渗出液可呈黄色浮油状,严重患者组织坏死、切口部分或全层裂开,伴有体温明显升高,超过38℃。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且有核左移。
2.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
对可疑感染病例,可在亚临床期发现感染,有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3.病原体确定
(1)病原体培养和药敏感试验:伤口局部、阴道拭子、阴道分泌物、宫腔分泌物培养均有意义。如体温>38℃以上并伴有寒战者,应做血培养,阳性则是菌血症的佐证。
(2)分泌物涂片检查,对淋球菌或厌氧菌感染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测:可采用相应免疫试剂盒进行快速检测。
4.B超
可对产褥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做出诊断。
5.彩超
可确定有无静脉血栓及血栓的部位、大小、弥漫性还是局限性,了解静脉血流是否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