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25年11月02日
一、概述
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产妇分娩时及产褥期(产后6周),由于致病菌侵入生殖道,发生局部和全身的炎症性变化,又称为产褥热。发病率为1.0%~7.2%,每年由产褥感染导致的产妇死亡占产妇死亡总数的8%。绝大部分发生在产后10 d之内,少数发生在产褥末期,在社会经济状况较差、有手术产、胎膜早破、宫缩时间过长、出血过多、羊水胎粪污染、产道损伤和盆腔多次检查的妇女中较常见。常见的病原体有:需氧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链球菌、厌氧类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衣原体、支原体及淋病双球菌等。
产褥病率(puerperal morbidity)是指分娩24 h以后的10 d内,每日测量4次体温,凡体温有两次达到或超过38℃者。其中包括产褥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泌尿系感染及急性乳腺炎等。
产褥感染一旦发生可引起产妇出现高热、头痛、腹痛、厌食、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子宫体增大及压痛、恶露大量增加,伴异味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并有可能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和弥漫性腹膜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病情严重时甚至还可因脓毒败血症及败血症危及产妇的生命,能引起不育,如附件粘连,偶尔严重产后或手术后感染还需行子宫切除术。
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前产褥感染发病率很高,产妇死亡中约半数系由产褥感染引起。新中国成立后推广新法接产,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无菌观念的加强,使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产褥感染和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是孕产妇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