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法

三、方法

(一)器械

B超仪及其穿刺探头等附件,20~23G穿刺针,长18 cm,三通活塞一个,20mL针筒,宫腔导管。

(二)药物

羊水替代液,0.9%生理盐水;胎儿营养液,小儿复方氨基酸;碱性药物,碳酸氢钠;促胎肺成熟药物,地塞米松;抗生素;甲状腺素。

(三)步骤

1.产前经腹壁-羊膜腔途径进行羊膜腔内治疗

(1)穿刺前30 min口服宫缩抑制药,硫酸舒喘灵4.8 mg;孕妇排空膀胱。

(2)患者取仰卧位,先做产科常规超声检查选择最佳穿刺点。

(3)常规消毒铺巾,换消毒穿刺探头,调整探头上穿刺角度,测量进针深度,使穿刺部位置于穿刺引导线上。监视屏上见穿刺针沿着穿刺引导线,经皮肤进入腹壁各层,穿过子宫壁或(和)胎盘、羊膜进入羊膜腔。

(4)取出针芯,连接三通管,一端行宫腔压力监测,另一端为治疗通道。先用20mL针筒抽取10~40mL羊水做检查,后行羊膜腔内治疗。

(5)羊膜腔内灌注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象,胎膜早破者行羊水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检查C-反应蛋白,动态监测宫内安危,隔日或每日测羊水指数,当羊水指数大于8 cm停止羊膜腔输液。大于32孕周者每日作NST,或每3d对胎儿作生物物理评分,每周测脐血流S/D比值,以了解胎盘、脐血流灌注阻力,指导治疗,作为妊娠能否继续的指标之一。

2.产时经阴道-宫颈-羊膜腔途径补充羊水

(1)在做羊膜腔内灌注之前,须做阴道检查,以排除脐带脱垂,并了解胎先露及宫颈扩张程度,颈管是否消失,质地等情况,然后用头皮电极直接连续监护胎儿,通过导管了解宫腔压力,采取左侧卧位以防止仰卧位性低血压发生。

(2)备1000 mL生理盐水,宫腔的导管及三通活塞各一。宫腔导管装置基本上用单导管或双导管,宫腔压力导管也可通过一种Y型或三通阀输入盐水;或者导管输入盐水,优点是能在输入的同时监测宫腔压力。

(3)在开始做羊膜腔内灌注之前要对生理盐水进行加温,再以大约每分钟15~20mL的速度向宫腔内灌注。在最初的20 min内,最多只能灌注500 mL;在1h之后,通常灌注的速度可以设置在大约180 mL/h,但此速度可以按照可变减速的严重性和发生率或对粪染羊水的光密度的测定来进行调节。如果灌注生理盐水的量超过了600 mL,而没有液体从阴道中排出,或如果宫内压力导管表明子宫处于高张状态,则灌注必须停止。

(4)羊膜腔内灌注后,严密观察孕妇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羊水性状,持续监测胎心及宫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