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
(一)妊娠期治疗
1.孕妇被动免疫
在RhD(-)的孕妇应用抗D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的目的是预防下一胎发生溶血。指征:在流产或分娩后72 h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300μg。
2.血浆置换法
Rh血型不合孕妇,在妊娠中期(24~26周)胎儿水肿未出现时,可进行血浆置换术,300 mL血浆可降低一个比数的滴定度,此法比直接胎儿宫内输血,或新生儿换血安全,但需要的血量较多,疗效相对较差。
3.口服中药
如三黄汤或菌陈蒿汤。如果抗体效价下降缓慢或不下降,可一直服用至分娩。但目前中药治疗母儿血型不合的疗效缺乏循证依据。
4.胎儿输血
死胎和胎儿水肿的主要原因是重度贫血,宫内输血的目的在于纠正胎儿的贫血,常用于Rh血型不合的患者。宫内输血的指征:根据胎儿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有严重的贫血可能,主要表现为胎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峰值升高,胎儿水肿、羊水过多等;输血前还需要脐带穿刺检查胎儿血红蛋白进一步确定胎儿Hb<120 g/L。输血的方法有脐静脉输血和胎儿腹腔内输血两种方式。所用血液满足以下条件:不含相应母亲抗体的抗原;血细胞比容为80%;一般用Rh(-)O型新鲜血。在B型超声指导下进行,经腹壁在胎儿腹腔内注入Rh阴性并与孕妇血不凝集的浓缩新鲜血每次20~110 mL,不超过20 mL/kg。腹腔内输血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孕周-20)×10mL。输血后需要密切监测抗体滴度和胎儿超声,可反复多次宫内输血。
5.引产
妊娠近足月抗体产生越多,对胎儿威胁也越大,故于36周以后,遇下列情况可考虑引产:①抗体效价:Rh血型不合,抗体效价达1∶32以上;而对于ABO母儿血型不合一般不考虑提前终止妊娠;考虑效价高低以外,还要结合其他产科情况,综合决定。②死胎史,特别是前一胎死因是溶血症者。③各种监测手段提示胎儿宫内不安全,如胎动改变、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听诊胎心改变。④羊膜腔穿刺:羊水深黄色或胆红素含量升高。
(二)分娩期治疗
1.争取自然分娩,避免用麻醉药、镇静剂,减少新生儿窒息的机会。
2.分娩时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如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以及换血准备。
3.娩出后立即断脐,减少抗体进入婴儿体内。
4.胎盘端留脐血送血型、胆红素,抗人球蛋白试验及特殊抗体测定。并查红细胞、血红蛋白,有核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计数。
(三)新生儿处理
多数ABO血型不合的患儿可以自愈,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病理性黄疸、核黄疸等。黄疸明显者,根据血胆红素情况予以:蓝光疗法每天12 h,分2次照射;口服苯巴比妥5~8mg/(kg·d);血胆红素高者予以人血清蛋白静脉注射1g/(kg·d),使与游离胆红素结合,以减少核黄疸的发生;25%的葡萄糖液注射;严重贫血者及时输血或换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