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镜头的景别

六、镜头的景别

讨论决定机位的要素时我曾提到,在不使用镜头变焦功能的情况下,机位往往决定一个镜头的取景范围的大小。在一个镜头中,取景范围大小的差别,就是这里所说的景别。

在专业的电影教学中,对景别有着极其细致的划分。在这本教材中,我只讲六种景别,即远景(Extreme long shot)、全景(Long shot)、中景(Medium shot)、近景(Medium close-up)、特写(Close-up)、大特写(Extreme close-up)。

所谓远景,又叫大全景。主体在镜头画面中的高度所占比例小于画框高度的1/2,这样的取景范围属于远景。

全景,则指主体在画面中的高度所占比例高于画框高度1/2,但主体的全部都在画框内的取景范围。

以人作为参照的主体,腰部以上的部分留在画框之内的取景范围,属于中景。

近景,则指人的胸部以上部分留在画框内的取景情况。

当画框框定的是主体的某个局部,这样的取景范围属于特写。比如画面框定人的脸、手、脚等部位时。

在特写镜头中挑选更加细节的部分进行展现的取景,属于大特写。

从远景到大特写,镜头的取景范围由大到小变化。相反,从大特写到远景,镜头的取景范围由小到大变化。当然,同一个镜头中依然可能包含不同的景别。比如,一个小孩从20米开外,朝影音记录设备走过来,直至走到设备跟前,和掌控设备的人搭话。在这样的镜头中,就包含了从远景到全景、经历中景和近景、再到特写的景别变化过程。

使用不同的景别进行影音记录,有两重意义。

其一,让不同景别的镜头承担不同的表述功能。通过远景镜头,观者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主体所处的场所,或者事件发生的环境。观者能够在远景镜头中看到主体,但主体是谁,其性别年龄通常无法被清楚地辨识。在全景镜头中,观者不仅可以辨别主体的性别年龄,还能看到主体所处的部分环境。中景和近景镜头可以帮助观者更好地认出主体是谁,并能够看到主体在做的事情,但是并不一定能够看到主体所做事情的细节。比如,一个撒尼妇女坐在院心的树荫下绣花,绣片上的花纹图案细节,绣花针穿过绣布的细节信息,通常无法在一个中景或近景镜头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如果用特写或大特写镜头记录这个撒尼妇女绣花的场景,观者或可看到妇女的眼睛,或可看到她耳朵上的耳环,或可看到她手部的动作,或可看到绣片上的图案,甚至绣花用的丝线的颜色和质感也能看到。

使用这六种景别进行影音记录,是为了回答五个问题:如何利用影音元素交代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怎么做。所以,如果要交代事件发生的场景或环境,就需要使用远景或全景镜头;如果需要让观者记住某个人,用中景或近景的记录方式能够奏效;如果要让观者对某件事情的细节获得深刻印象,就应该使用特写和大特写。

其二,记录下不同景别的镜头,为后期剪辑做准备。每一个被记录下来的镜头,都是一个时间连续、主体的动作和声音未被切断的碎片,都原样地复制了取景范围内发生的事情。所谓影音叙事,是指把不同景别的镜头前后排列在一起,实现场景展现、过程重组、观点表述的目的。与监控设备提供的影音成品不一样,影音叙事是选择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某些步骤,来重构一个连续性印象的途径。选择,也就意味着省略,省略不仅发生在实地影音记录的过程中,也发生在后期剪辑的操作中。

在实地影音记录的过程中拍摄不同景别的镜头,是达成省略目的的途径。在变换景别的同时,尽可能也变换机位或记录角度。比如,记录一个男人在地里割麦子,摄影师在一个机位,使用变焦的方式,记录下全景、近景和中景、特写镜头,这属于变换景别但不变换机位和记录角度的做法。再比如,摄影师不采用变焦的方式,而是在近乎一条直线上,挪动机位,记录下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镜头,属于变换了景别和机位但不变换记录角度的做法。实地影音记录时,应该在变换景别的同时,尽可能谋求机位和记录角度的变化。在变换机位的同时,尝试着变化景别和记录角度。在变换记录角度时,想办法变换景别和机位。

当然,不是任何时间点都可以变换景别、机位和记录角度。在此,我列出一些不宜变换景别、机位和角度的情况:一个处于持续状态的声音的中途,一个人正在讲的一句话的中途,一段包含有某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话语的中途,一个处于持续进程中的动作的中途,一个人坐到沙发上的过程中,一个人抬起水盆把水泼到地上的过程中等。如果在这些过程中变换景别、机位和角度,将导致声音被切断,人物的动作被切断。

所以,不仅要根据镜头画面中主体的动作,还要根据声音来确定变换机位、景别和角度的时机。比如,一个妇女在反反复复削土豆的时间段中,一个男人用斧头砍一棵树的时间段中,一个男人在编织竹篮的过程中,就能找到诸多变换机位、景别和角度的时机。相反,凡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完成的动作,就无须考虑景别、机位和角度的变换,比如一个人抬起水盆把水泼到地上的动作。

实地影音记录,是最大限度地为后期剪辑做准备的过程。还以男人在地里收小麦为例,仅仅记录下一组包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镜头,并不足以交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怎么做。如果在男人收麦子的过程中持续记录的话,麦地里立着的小麦越来越少,割倒的小麦越来越多,光线的变化,男人擦汗的瞬间,男人神情状态的变化,男人与路过麦地的人打招呼,男人停下手中的活计拿起水杯喝水,男人中途停下来到麦地边的树荫下休息抽烟,麦地周边环境中的声音等都将进入到素材中,这就为后期剪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