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过程的剪辑
民族志电影中的过程,可能是一个婚礼的过程,可能是一个仪式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工艺的流程,也可能是把地里的苞谷收回来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妇女把五个土豆削好的过程。过程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在一个场景里可能包含几个过程,某个过程可能持续发生在几个不同的空间里。讨论过程剪辑之前,先看《马散四章》中男人们上山砍棺材的例子。
这个时长为6分59秒的段落,可以划分为6个部分。
第一部分,男人们带上锯子,扛着斧头,背上锅碗瓢盆,一路爬山,来到一棵大树前。
第二部分,男人们轮换着砍树,歇息的男人在一旁抽烟、喝酒、闲聊,大树被砍倒。
第三部分,用锯子把大树锯断,开始凿棺材,不在凿棺材的男人们躺在山坡上休息,把找来的藤条固定在棺材上。
第四部分,两个男人扛着棺材的盖板,一个男人背着锅碗瓢盆,其余男人拖着棺材,往山下走。
第五部分,男人们来到一个平缓的坡地,坐下来休息,抽烟,两个男人接到了电话。
第六部分,所有男人起身,拖着棺材往村子走去,太阳西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变化。男人们清晨出发,傍晚回到村寨,这是时间的变化。男人们背着工具上坡,在山坡上砍树,拖着棺材下坡,坐在草坪上休息,这是砍棺材过程中地点的变化。一棵站立的大树,被砍倒,锯成段,凿成棺材,这是物的形态上的变化。男人们上山时精神饱满,拖着棺材下山来到草坪上时已经尽显疲态,这是人物状态的变化。所以,所谓过程的剪辑,也是通过镜头呈现时间、地点、物的形态、人物状态变化的过程。
省略是过程剪辑的基本途径。过程的剪辑,并不是事无巨细地把所有步骤都展示出来。实际上,过程的剪辑是一个省略的过程,也即省略某些步骤,保留某些步骤的过程。在佤族男人上山砍棺材的段落中,如果没有佤族男人们扛着工具上山的镜头,让观者直接看到男人们抡着斧头在砍树,将失掉男人们如何到达砍树地点的信息。如果把大树倒下去的那个镜头删除,男人们砍树的动作和过程,就没有了结果。如果把男人在棺材上安置藤条的镜头省略,观者会疑惑藤条怎么突然就出现在了棺材上。如果把男人们坐到草坪上的动作省略掉,观者可能会感到人物动作不连续。
在进行过程的剪辑时,到底该省略哪些步骤和环节?省略的部分,往往是重复动作发生的地方。比如,男人们走在路上的某些镜头,斧头落在大树上的某些镜头,男人们用斧头一点一点修凿棺材的某些镜头,男人们拖着棺材往山下走的某些镜头。在众多的男人走在路上的镜头中,挑选部分镜头的同时舍弃其他镜头;在斧头落在大树上的所有镜头中,挑选那些能够展现大树形态变化的部分镜头,省掉其余的镜头。
相反,那些只发生一次的动作或场景,常常是需要保留下来的。比如,大树倒下来,只会发生一次;把某根藤条安置到凿好的棺材上,也只发生一次;男人们坐到草坪上的动作,只会发生一次;男人们从草坪上起身的动作,也只会发生一次。这样的动作或场景,在过程的剪辑时,往往需要保留下来。除此之外,某件事情的开始和结束部分,某个动作的开始和结束部分,也常常是进行过程的剪辑时应该保留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