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记录中的表述:一旁观察

二、实地记录中的表述:一旁观察

实地影音记录中的表述,也就是如何在实地影音记录过程中,借助影和音,把发生在记录设备跟前的人、事、物叙述清楚。

不论采取哪种影音叙事的方式,都将回到剪辑的理念所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在实地影音记录中,最终决定影音叙事方式的,是记录者与设备跟前的人和现场之间的关系。有的记录者不会在素材中展现自己和记录设备对设备跟前的人和现场造成的影响,有的记录者则刻意强调自己和设备的在场必然给设备跟前的人和现场造成影响。前一种情况中,记录者被想象为在一旁默默观察的角色。后一种情况下,观者可以在素材中看到记录者实地记录时的在场状态。我们先讨论记录者在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

记录者采取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可能的原因很多。比如,记录者虽然获得了记录许可,但和设备跟前的人关系还处于陌生状态;记录者本身性格内向,觉得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适合自己;影音记录设备跟前的人或者忙于眼前的事情,或者沉浸在哀伤、神秘、严肃的氛围中,不容许影音记录者打扰;记录者个人严格执行纯观察式电影的操作,拒绝和设备跟前的人发生任何行为和言语上的交流;设备跟前的人完全不愿意和记录者发生任何行为和言语上的交流。在上述的情况下,记录者都可能采取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

这里所说的观察,有两重意思。其一,记录者使用影音记录设备进行取景,并调整机位和景别完成记录。其二,记录者使用设备记录的同时,用肉眼观察记录设备取景范围之外的现场中发生的事情,并调整机位和景别完成记录。

采取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记录者必须全身心投入记录当中,充分利用景别、机位、角度的变换,借助后期剪辑意识的指导,一边选择一边省略,完成记录,达成表述。不过,在实地记录的过程中,记录者不和记录设备跟前的人交流,记录者会尽力避免自己的形象和声音进入到镜头画面中,记录者不要求设备跟前的人做任何口述,记录者不要求设备跟前的人复述曾经说过的话,也不要求设备跟前的人重复曾经做过的动作和事情,记录者尽可能避免设备跟前的人直视记录设备,记录者要求自己专心记录设备跟前的人之间的交流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设备跟前的人主动和自己交流。不论是哪种原因促成了以上实地记录的方式,都属于这里所说的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

如果采取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将不得不依赖于素材中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人物之间的话语交流来进行文化的解释。一组镜头能够把男人上山打柴的过程表述清楚,一组镜头可以把匠人编织一个竹篮的过程叙述明白,镜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让观者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镜头中人物之间的交流可以揭示出文化事项的深层内涵。所以,如果采取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记录者应该事先熟悉设备跟前的人生活的环境,应该不断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应该努力突破横亘于自己面前的语言障碍等。否则,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其短板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在民族志电影的后期剪辑中,如果剪辑者要恪守记录者采取的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就必须充分利用素材中包含的信息展开叙事。与此同时,剪辑者还需要把那些能够让观者意识到记录者在场的痕迹清除干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旁观察的表述方式的纯粹性。不过,这种纯粹性,也只是影音生产者的一种假设和想象,也即把记录设备跟前的人、事、物假设、想象成“原原本本”的样子。在此类民族志电影生产者看来,只有把这种“原原本本”的样子带给观者,向观者解释、介绍的文化,才是真实的、可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