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影音中的伦理问题

七、乡村影音中的伦理问题

乡村影音的生产者所需面对的伦理问题,和前文所述的民族志电影的生产者必须面对的伦理问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过,乡村影音生产者的身份,有可能带来新的伦理问题。

除了避免伤害片中人物,不暴露片中人物的隐私,不把片中人物的文化塑造成奇观,不刻意营建浪漫主义情结之外,保障片中人物的知情同意权也同等重要。影音生产的知情同意,是指影音生产者通过口头告知或书面协议的形式,把影音生产的目的,影音成品的呈现形式,影音成品的未来流通渠道等信息告知片中人物,以便片中人物对影音实地记录,影音成品的传播流通可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做一个预判和评估。当然,作为影音生产者,即使已经通过口头告知和书面协议保证了片中人物的知情同意权,依然应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影音成品可能给片中人物造成的不利影响做出预见和预判,并尽可能地规避这些不利的影响。

作为乡村影音的生产者,应该警惕自己的身份标签可能导致的伦理问题。比如,乡村影音的生产者凭借自己的身份,获得了参与某个仪式活动的机会,以及使用影音设备记录仪式活动的权利。如果记录的素材仅仅作为当地人的影音档案,保存在当地,或者供当地人用于文化保护传承,大略不会涉及所谓的伦理问题。如果乡村影音生产者把外人不能参加的仪式活动记录下来,做成民族志电影的样式,并在纪录地点之外的其他地方进行放映,则触及了伦理问题。因为,一个拒绝外人参加的仪式活动,可能包含有拒绝外人观看的仪式禁忌。

乡村影音生产的协助者,在开展影音记录和剪辑技术培训的同时,也应该提醒乡村影音的生产者,尽量规避影音生产中的伦理问题。比如,不要为了迎合外人猎奇的眼光而把自己的文化建构成可展示的奇观;不要为了迎合外人的浪漫想象而把浪漫主义情结附加在自己的文化之上;也不要为了迎合外人的观看经验和需求而把影音产品做成外人消费的对象。作为一个乡村影音的生产者,应该努力捍卫自己独立表达观点的权利,捍卫片中人物独立表达观点的权利,防止外人借助自己和片中人物发出声音的途径发出外人的声音。

当死亡作为民族志电影的主题时,民族志电影的生产者可能面临什么伦理问题?

于坚:《镜头后面的忏悔》,《上海文化》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