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记录促进村寨或社区建设

八、影音记录促进村寨或社区建设

在本章的开篇讨论过《水·塘》促成了石林彝族自治县大糯黑村民恢复定期清洗水井,以及平日管理水井的习惯。这就是本节所说的影音记录促进村寨或社区建设。

青海有一湖,当地人有一习惯,把做好的宝瓶投进湖里,以祈福求平安。过去,人们做的宝瓶都不大,做宝瓶的材料也都是能降解的,宝瓶中的五谷正好成了湖中生物的食物。可是,最近这些年,当地人的物质生活变好了,他们的宝瓶做得越来越大,每次投放的宝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一次性把几十个上百个宝瓶倾倒进湖中。而且,相当一部分用来制作宝瓶的材料,都是不可降解的。青海的僧人华泽,不仅以影音的手段记录了宝瓶加工的场景,以及宝瓶如何被投放到湖里的内容,还通过小范围放映、四处访谈僧人的方式,促成了僧人到湖中打捞宝瓶的行动。而且,僧人打捞宝瓶的场景最终也被剪辑到影片《祈福的忧虑》[8]中。影片在牧区的展映,引发牧民讨论的同时,也促使当地人行动起来,保护高原圣湖生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里湖乡的何文兵拍摄了《爱故乡之电话诈骗》[9],目的在于防止村里的老年人遭遇电信诈骗。最近一些年,里湖乡的很多白裤瑶青壮年涌到发达城市去打工赚钱,老人和上学的孩子们留在村里。电信诈骗者通过不法手段,窃取老人的电话号码,拨通电话之后,谎称是老人的孩子的工友或朋友,以老人的孩子住院要手术急需缴纳住院费为由,骗取钱财。一部分老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把钱存进诈骗者提供的银行账号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何文兵邀约了几个兄弟,写剧本、拍摄、剪辑,并在里湖乡的很多村子做放映。何文兵称这个电影为微电影,可是这个电影中既有拍摄的场景,也有拍摄失败的搞笑花絮,还有放电影的场景,以及电影的正片,可以说是一个“四不像”的东西。但是,何文兵把影音记录的过程、影音记录成品的放映活动,真正做成了促进村寨建设的一项行动。通过影片的拍摄和放映行动,让村里的老人懂得在接到陌生电话时,不着急,先稳定情绪,再打电话询问与子女一起去打工的人,之后再做决定。

在中国大陆的乡村影音中,这样的案例还很多,比如《我们的佳碧村》《返乡青年》[10]等,这些影片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去参加电影节,也不是为了实现城市与乡村的沟通,而是为了促进村寨或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如何助力中国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章忠云主编:《云南乡村影像研究》,民族出版社2018年版。

【注释】

[1]逯文杰、李力:《水·塘》,2009年。

[2]黎夏:《瑶纱》,2012年。

[3]兰则:《牛粪》,2014年。

[4][澳]大卫·马杜格著,李惠芳、黄燕祺译:《迈向跨文化电影:大卫马杜格的影像实践》,(台北)麦田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5]谷妮娜、王维姿、雷婷:《Yes or Not》,2012年。

[6]扎琼衣扎:《狼来了》,2020年。

[7]李卫红:《葡萄》,2012年。

[8]华泽:《祈福的忧虑》,2014年。

[9]何文兵:《爱敌乡之电话诈骗》,2015年。

[10]鲁茸吉称、此里卓玛:《我们的佳碧村》,2009年。
熊杰铎:《返乡青年》,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