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记录作为研究方法

五、影音记录作为研究方法

影音记录作为研究方法,不是指利用影音记录手段开展人类学田野调查获取研究资料,也不是指用影音媒介替代纸笔进行文化的解释,而是把影音记录作为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中遭遇的情景事实去发现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2012年暑假,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的唐松源和我一起,在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小圭山村实施了“影像中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项目。按照项目的计划,我们将邀请村里的6名中学生参加纪录片的拍摄和剪辑。待纪录片完成之后,将在小圭山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寨公开放映。我们试图通过电影放映的形式,促成父母亲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项目进行到中途,3名男生来找我,说如果最终完成的纪录片要在村里放映的话,他们将退出项目。理由是,如果让父母亲看到自己和同伴暑假在家的生活状态,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仅仅记录那些可以让父母亲观看的日常生活场景,又不能反映他们青春期面临的性健康教育问题。经过协商,我们和6名中学生达成了协议,取消了在村寨放映最终影片的计划,同时做出承诺,将不在任何公共场合放映他们制作的3部影片。即便如此,当聚在一起的小伙子们讲述如何去外村找小姑娘的经历时,他们有意识地把摄像机朝向了一瓶正在冒泡的啤酒,以及一束假花。摄像机记录下来的,仅仅是讲述者的声音。在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青少年不愿意让父母知道自己心里所想,不愿意父母看到自己青春期的言行举止。我们试图通过影音媒介来达成父母亲和处于青春期的子女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的想法属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也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在性健康教育的问题上,隔阂很深,几乎处于不沟通、不交流的状态。他们把摄像机朝向正在冒泡的啤酒和假花,也在提醒我们,懂得去保护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的选择,应该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云南大学的谷妮娜、王维姿、雷婷的“影视人类学”课程期末影片《Yes or Not》[5],也把影片生产的过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揭示了性少数群体的生态。为了完成纪录片,她们通过QQ留言的形式,联系到一些愿意和她们讨论性少数群体生态的人。可是,听说要把讨论的场景记录下来,做成纪录片,本来已经答应见面的人都陆续退出。在她们3人准备放弃这个选题时,我鼓励她们把拍摄纪录片过程中的遭遇记录下来,剪辑成了《Yes or Not》。在这部影片中,观者可以看到影音记录者的遭遇,也可以从影音记录者的遭遇理解到性少数群体所处的生态。而且,从影片生产的伦理来看,这部影片在没有性少数群体出镜的情况下,让观者理解了性少数群体的处境,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