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影音记录与后期剪辑
有人宣扬,后期剪辑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也有人说,无论多烂的素材,都能够通过剪辑挽救回来。这两种说法,都会误导我们对实地影音记录重要性的理解。
实地影音记录为民族志电影的后期剪辑准备素材,这个道理显而易见。
不过,实地影音记录应该为民族志电影的后期剪辑做各种可能的准备,这一道理,却不一定被记录者重视。本小节所强调的,正是这里所说的各种可能的准备。
在实地影音记录开始之前,要不要事先写好脚本和解说词,颇受争议。1957—1981年之间完成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系列”,几乎都在影音记录开始之前写好解说词和脚本,解说词和脚本的依据是此前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成果。直到如今,依然有人认为,不写解说词和脚本就开始实地影音记录,是非常业余的行为。在实地影音记录之前就写好脚本和解说词的操作模式中,记录者往往按照脚本和解说词内容寻找自己需要的素材。这个寻找素材的过程,有时候变成要求记录设备跟前的人表演的过程。所以,在尚未开始实地影音记录之前,我们已经大略能够猜度到影片的样貌。
我们强调实地影音记录之前的文献检索,不是要求记录者根据文献的内容撰写脚本和解说词,而是要求记录者通过文献检索的过程,罗列可能记录的内容,确定影片的切入角度,写出实地影音记录的粗线条计划。
为什么不在民族志电影实地影音记录开始之前写解说词和脚本,基于两个原因:
其一,我们主张采取非虚构的影音获取方式来开展实地影音记录。所谓非虚构的影音获取方式,是指记录者在不导演、不组织、不安排、不摆拍记录设备跟前的人的情况下,完成影音记录;记录者在不改变事件场景样貌,不要求设备跟前的人重复某个动作、复述某句话语的前提下,实施民族志电影的实地影音记录。
其二,我们需要坦然面对展现在影音记录设备跟前的场景的偶然性,以及发生在记录设备跟前的事件的不可控性。记录者一旦恪守非虚构的影音获取方式,记录设备跟前场景的偶然性,以及事件进展的不可控性,就成了常态。
所以,采取非虚构的影音获取方式展开的实地影音记录,是记录者跟随记录设备跟前的人的日常生活节奏不断推进的过程。记录者把可能记录的内容、影片的切入角度、影音记录的粗线条计划放在脑子里,在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仪式活动中发现相关的内容并记录下来,作为后期剪辑的素材。这就是实地影音记录为后期剪辑做各种可能的准备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