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剪辑的表述:信息添加

六、后期剪辑的表述:信息添加

后期剪辑中的信息添加,主要是三种情况:添加声音音响,添加文字,添加转场或其他效果。

剪辑者往影片中添加的声音音响,包括三种类型:解说词或旁白,其他声音音响,以及音乐。剪辑者在影片中添加解说词或旁白的目的,或者为了对片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解释,或者为了把记录者没有记录到的内容和信息补充到影片中,或者为了叙述民族志电影的生产过程中遭遇的问题等。不论是出于哪种目的,都将把原始镜头中没有的信息和意义添补到影片当中。与此同时,在后期剪辑时使用解说词和旁白,一方面,改变了实地影音记录时记录者采取的表述方式;另一方面,配以解说词和旁白的民族志电影,镜头之间的连接似乎更顺畅了,镜头呈现出来的意义似乎更明晰了,观者观摩影片时因为不需要太多思考似乎更容易看明白了。当然,我们需要提防配有解说词或旁白的民族志电影中蕴含的影音暴力。当观者不得不紧跟解说词或旁白的节奏观看影片,完全失去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可能,所谓的影音暴力就出现了。

在影片中添加其他声音音响,主要指声音前置、声音后置、声音替换、混音这几种声音剪辑的操作。不论是声音前置还是声音后置,都是在一个镜头中添加另一个声音音响,借助添加声音音响的操作,建立两个镜头之间的关联性。声音替换和混音的操作,则是在镜头中添加新的声音音响信息。添加声音音响的方式,或者建立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关联,或者通过添加的声音丰富镜头的信息和意义,甚至通过添加声音音响的方式改变镜头包含的信息和意义。

我们把实地记录场景中播放的音乐称之为同期声,本节所说的音乐是指后期剪辑的时候添加到影片中的音乐。这个音乐可能是现成的,也可能是民族志电影的生产者请人专门为影片创作的。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音乐,一旦添加到影片中,都将赋予影片新的意义。当然,赋予影片新意义未必就好。如果添加的音乐不是来自片中人物生活的地区和文化,对影片来说不仅无益只会有害。

在影片中添加文字,能够使影片中原本模糊、不确定的信息变得清晰、确定。如同给一张照片命名一样,一旦为民族志电影添加了片名,似乎就确定了影片的主题和内容,观者也会用片名包含的内容去比照影片呈现的信息和意义。使用说明性文字标注事情发生的地点、活动举行的场所,是进一步帮助观者在心中确定位置的操作方式。使用说明性的文字,标注一个人的姓名、年龄、职务等信息,是一种操作异常简单的信息呈现的方式。如果不采用文字的表述方式,记录者必须记录到有人呼唤片中人物姓名时,才能获知其姓名;只有记录到与其职务相关的工作场景时,才能获知其职务信息。使用长篇说明性文字字幕对事件的背景、文化事项的内涵进行解释,是借助文字媒介往民族志电影中添加信息最为明显的方式。文字不仅扮演了在影片中进行表述的角色,而且,文字叙述的系统也被直接带进了民族志电影当中。在民族志电影的后期剪辑中使用文字进行表述,或者能让镜头和影片的意义变得清晰,并得以固定下来;或者能够弥补镜头内部缺乏的信息,让影音叙事变得更加顺畅。但是,如果能够依赖影音进行表述的话,就要尽可能避免使用额外的文字。

添加转场或其他效果,也属于后期剪辑中信息添加的方式。把本来是彩色的画面处理成黑白画面,使用叠化的方式让观者同时看到两个场景里发生的事情,使用闪回的方式表示回到过去某个时间点等,因为转场和效果添加,观者感知到了超出镜头本身内容的信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