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电影生产中的伦理

一、民族志电影生产中的伦理

民族志电影生产中的伦理,是指因为民族志电影的生产而引发的一系列关系。比如,实地影音记录过程中记录者和记录设备跟前的人之间的关系;后期剪辑过程中因为表述而引发的,包括记录者、剪辑者、录音师等在内的生产者和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因为影片的放映而引发的片中人物在生活现实中的相互关系;因为影片的放映引发的片中人物和周边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据我的理解,这些都属于民族志电影生产中的伦理问题。

所以,讨论民族志电影生产中的伦理问题,也就是讨论实地记录者如何与设备跟前的人相处,讨论后期剪辑者如何与素材中的人物相处。在民族志电影的素材收集过程中,记录者需要考虑如何与设备跟前的人相处。在影片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剪辑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避免影片的流通传播给片中人物的生活现实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果有谁愿意把镜头朝向自己,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并邀请一些认识自己的人,以及一些不认识自己的人来观看记录下来的内容,展开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民族志电影生产中的伦理问题。借助这个过程的实践,促使我们换位思考,用自己被影音记录设备对准时的所思所想,去理解其他立在记录设备跟前的人的心理状态。这样一来,记录设备跟前的人为什么会感到紧张、为什么会语无伦次、为什么会兴奋等问题都变得可以理解了。当我们看到银幕上的自己略显僵硬的面部表情、自己在无意识状态下的各种小动作,以及自己的说话声和叙述的方式,就能坦然地接纳设备跟前的人的行为举止,而不是要用自己预设的标准去框定设备跟前的人。这是一个换位思考的实践,也是帮助我们理解民族志电影中的伦理问题的实践。

除了换位思考的实践之外,保障记录设备跟前的人的基本权益,也是民族志电影生产中的重要伦理议题。如果因为实地影音记录、对白翻译等耽误了设备跟前的人外出务工,应该按照当地人务工酬劳标准给予补偿。在影片进行公开放映之前,或者把影片投递电影节之前,应该邀请片中的主要人物观摩影片,看是否存在错误的知识信息,以及可能损害片中人物在现实中的关系的镜头或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