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选择切入角度又保证档案生产

七、既选择切入角度又保证档案生产

确定了一部民族志电影的主题,是知道要“拍什么”。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角度,是知道民族志电影要“怎么拍”。选择什么切入角度拍摄婚礼,才能够让婚礼不仅仅是一个过程?从什么样的切入角度拍摄葬礼,才能够让葬礼摆脱纯粹的过程记录,并把亲属关系、礼物流动、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习俗禁忌等内容展现出来?在民族志电影的实地影音记录中,所谓切入角度,实际上是记录者与设备跟前的人相处的方式,是记录者观察、理解、分析事物的“主观”角度,是能够直达事件表象背后的真相的角度。只不过,过分关注民族志电影的切入角度,也有弊端。因为记录者可能只关注那些与切入角度有关的场景、事件、人物和物件。

所以,在实地影音记录中,记录者也应该树立影音档案生产的意识。我所理解的影音档案生产,就是以影和音作为媒介,以非虚构的影音获取方式,把某事发生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作为档案。比如,以礼物的往来流动作为切入角度,来记录一个婚礼。记录者重点记录当地人在婚礼过程中如何互送交换礼物和礼金,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记录礼物和礼金的数量、送礼和还礼的规则是什么等。这是一种可能的记录方法。如果以影音档案生产的方式来记录的话,需要把婚礼的整个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礼物和礼金的流动,仅仅是影片素材内容的一部分。

培养后期剪辑意识,能够帮助记录者获取更加有效有用的素材,这个道理似乎不容置疑。只不过,后期剪辑意识的培养,可能导致记录者忽视影音档案的生产。依旧以婚礼为例,不论是嫁妆的准备,还是食材的准备、食物的加工过程、婚礼的仪式部分、相帮的人洗碗刷筷等,都应该纳入记录的范畴。而且每一个内容的记录,都应该保证其完整性。比如拍摄食物的加工,就应该把菜的种类、洗菜、切菜、烧菜、厨师、厨具、炊具、上菜等相应的内容都记录下来。从影音档案的角度来看,婚礼中食物的加工可以自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容。以非虚构的影音获取方式,记录下参加婚礼的人的穿着打扮,婚礼过程中使用的器具,陪嫁的嫁妆,招待客人的食物种类,吃饭时使用的桌椅板凳碗筷碟勺,不仅保证了影音素材作为档案的属性,还可以回应反思民族志关注的问题,也即不应该把婚礼从生活现实中割离出来,做成纯粹的人生仪礼。

在影音档案的基础上,用选定的切入角度来结构民族志电影,把民族志电影作为影音档案生产的附属人工产品,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