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影音是什么?

一、乡村影音是什么?

本章所说的“乡村影音”,是指由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懂得该地方的语言,并对该地方的社会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理解的人使用影音记录设备进行实地记录,并自主操控剪辑设备完成后期剪辑的方式生产出来的影音成品。这个影音成品,可以是记录性质的素材,也可以是剪辑完成的影片。当然,在剪辑设备不可及的情况下,由在地居民完成实地记录,在另一个懂得如何操控剪辑设备的人的协助下完成剪辑,如此得来的影音成品,也属于本章所说的乡村影音。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参与式影像、社区影像,是本章讲述的乡村影音的前身。继参与式影像、社区影像之后的村民影像、乡村影像、乡村—社区影像、草根影像、土著影像等,也都是指乡村影音。不管这类影音的名称如何多样多变,都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在地居民自己决定记录什么,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去记录,并自己动手完成记录。

在地居民自己决定剪辑的思路,并自己动手完成乡村影音的后期剪辑。

在地居民自己决定影音成品的使用方式。

乡村影音的基本特征,可以拓展我们对于乡村影音的理解。在乡村影音的实地记录中,记录者是在地居民,记录设备跟前的人也是在地居民,这是其一。其二,虽然把这类影音称为“乡村影音”,并不表明乡村影音一定是有关乡村地区的影音。由生活在城市社区的人,对自己长时间生活的地方进行记录,并剪辑完成的影音成品,也属于乡村影音的范畴。所以,乡村影音的重点,不在于影音生产的地点,而在于影音生产的方式。

鉴于此,有人认为乡村影音能够代表在地居民的立场和观点;有人提出乡村影音能够帮助在地居民发出自己的声音;有人主张乡村影音因为避免外来者的干扰而更加真实。只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决定和影响乡村影音性质的因素实在太多。比如,乡村影音的生产由某一个项目资助,这样的情况下乡村影音的生产者很难完全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掌控记录和剪辑设备的人可能仅仅是顶着在地居民的身份和标签而已。一些在项目资助下完成的乡村影音成品,将不得不服从项目实施和结项的要求。乡村影音的生产者自小接受的教育,以及过去习得的影音记录和剪辑方式,必然会影响乡村影音成品的性质。仅仅具有身份标签的在地居民,即使自己动手完成实地记录和后期剪辑,也未必能够生产出具有乡村影音特征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