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唐代韩愈的《原道》,常常被说成是这样一篇文章,即在成为宋学源流之先驱性业绩的同时,又在很早的时期就预告性地明确提出了作为宋代以后中国近世社会之承担者的士大夫所以成为士大夫的根本理念的东西。其中,道佛二教被否定,而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为基础的儒家之道的复兴。“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中所讲的的时代,也就是儒佛道三教和平共处的时代。这主要是六朝,如果认为作为其余习而包含了直到韩愈的唐代,那么韩愈是否定的,而正是作为要克服的东西,大概无非就是可以当成六朝式的东西的内容。再有,在《上宰相第三书》中,韩愈也这样说道:“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在这里,也还是展示出了与六朝人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新的士大夫像之很好的素描。六朝人自己主动进入山林的事情屡屡出现。至少,在以至如此程度而郑重地来说的情况下,他们大概是觉得有些犹豫和不好意思之感的。往好了说的话是孤高,往坏了说的话就是连带感的缺失,这就是在六朝人那里的支配性的精神基调。

当了解了这些预备知识之后,那么就生活于宋、齐、梁三代,并担当着梁王朝创业之际的主角,而且最主要的是六朝思想家群当中的一个顶点的沈约(441—513年)而言,本章的目的就是试着剔除沈约的思想上附着的六朝式的东西。尽管都是可以搞清楚的,然而会使人感到,对于被韩愈否定的道佛二教,沈约是以专家的态度来看待,并将它们作为自己思想的养分而多加吸收的。再有,如我在前一章指出的那样,隐逸志向在沈约那里也是很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