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师古注的完成

1 师古注的完成

《汉书》颜师古注是前一节刚刚讲过的颜师古以前的《汉书》注的集成,是体现了从六朝末期到隋、唐的“《汉书》学”的总体水准及其归结点的著述,据说时人将“班孟坚之忠臣”的别号送给了颜师古。 (66)

师古注是在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受当时的皇太子李承乾之命而撰述的。其间的事情固然在两《唐书》的本传(《旧唐书》卷七三、《新唐书》卷一九八《儒学传》)中也能看到,但是《叙例》的第一条中所讲述情况则更为详细。

储君体上哲之姿,膺守器之重,俯降三善(《礼记·文王世子》),博综九流。观炎汉之余风,究其终始,懿孟坚之述作,嘉其宏赡,以为服、应曩说,疏紊尚多,苏、晋众家,剖断盖尠,蔡氏纂集,尤为牴牾,自兹以降,蔑足有云。怅前代之未周,愍将来之多惑,顾召幽仄,俾竭刍荛,匡正睽违,激扬郁滞,将以博喻胄齿,远覃邦国,弘敷锦带,启导青矜。曲禀宏规,备蒙嘉惠,增荣改观,重价流声。斗筲之材,徒思罄力,驽蹇之足,终惭远致。岁在重光,律中大吕,是谓涂月,其书始就。不耻狂简,辄用上闻。

这前后的时间为相当于辛年的贞观辛丑,亦即贞观十五年(641年)。当时是李承乾被废皇太子位的两年前,颜师古官处秘书少监之位。而且,师古注一出现,似乎很快就达到了人们依靠它来读《汉书》的情形。房玄龄因为“颜师古所注《汉书》”太过于大部头了,就让敬播取其机要而为四十卷(《旧唐书》卷一八九上《儒学传》);还有在杨炯的《王勃集序》中,称赞王勃之夙慧而说:“君,讳勃,字子安,……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杨盈川集》卷三)。如果说王勃(648—675年)9岁,那么距离师古注的完成仅有15年时间。这样,在成书于高宗显庆三年(658年)的《文选》李善注中很多地方引用师古注也是很自然的。而师古注作为《汉书》注的最高权威地位,很快就被确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