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嵌入: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理想图景

二、互动嵌入: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理想图景

“嵌入”是一种状态,本来指某一事物牢牢地进入或插入另一事物的过程和结果。卡尔·波兰尼于1944年在《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一书中首次提出“嵌入性”概念。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嵌入性”理论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逐步在社会网络、组织发展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进而向社会资本组织发展战略联盟网络等新的经济社会学理论方向发展。[16]当前,嵌入性理论主要用来表达和分析经济行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关联,而管理学研究者则用其来分析组织绩效,且“分析对象也从经济型组织扩展至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分析作为政治环境因素的国家如何利用其特定的机制与策略,营造符合国家政治偏好的组织运营环境,从而达到对社会组织的相互嵌入。嵌入是建构的基础,建构是嵌入的目标。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运行过程和逻辑进行嵌入性干预和调控的目的。这种干预和调控作用也使得社会组织乐意借助于政府提供的政治机会主动对政府职能进行反作用”[17],这种“干预、调控”及“反作用”也促使政府与社会外化为一种互动关系模式,即“互动嵌入型关系模式”。公共服务供给绩效的实质也是组织绩效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即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整体性绩效。

一直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都存在严重弊端。首先,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是理所当然的观念早已固化。政府是公共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公民公共服务意识不强,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习以为常,使得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财力负担过重:一方面,政府作为单一供给主体,甚至广泛参与私人产品供应,不仅公私角色错位,而且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具有垄断性,顾客的意愿和利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另一方面,垄断必然导致创新缺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且效率低下。

其次,由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偏见等因素,压制或禁止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极大地削弱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和发展活力,难以满足公众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动态化、复杂化的现实。而“西方(20世纪)70年代的行政改革给人们的启示之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职能将发生变化,政府会把更多职能以多种形式下放给那些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承担。这些组织不仅要提供公共服务,而且要承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18]。可以这样认为,公共服务政府垄断包揽弊端严重,社会组织有责任凭借其独立、客观等特性而赢得的社会信任,从而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主动承担一些公共服务的供给,防止政府职能转移可能带来公共服务供给的“真空地带”。因此,对于公共服务领域来讲,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理想图景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嵌入。嵌入是构建的基础,构建是嵌入的目标。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嵌入,一方面指社会组织嵌入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中,另一方面,政府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嵌入社会组织中。在此,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嵌入方向上是双向互动的,在嵌入的主体和客体上是多元的。这种“互动嵌入”既有上述“协作”的意蕴,同时又能激发社会组织能动的“自主性”发展,强调“双向主动”。

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发展,就是社会组织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目标来行事”,在协作过程中每个社会组织都可以树立并维持自身的权威,它强调社会组织的能动性、自觉性。李友梅等从“制度—生活”的视角指出,自主性是指“嵌入生活之中并运作生活、改变生活的个体和群体理性化的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组织与掌控调度的行动”[19]。这就意味着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加强与政府的通力协作,通过发挥自身的人力成本低、更知悉居民偏好等优势弥补政府的不足,共同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水平,从而赢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改变传统观念对社会组织的偏见,为自身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契机。“协作”的含义则主要强调政府主动寻求与社会组织共同工作的意愿,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程度。一般来说,政府主动寻求合作的意愿与两者之间的合作程度成正比。[20]因为从我国的治理实践可以看出,政府作为资源与权力的最大占据者,主导着与社会组织的协作与否。政府主动嵌入社会组织,寻求公共服务供给的合作与分担,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引入社会组织的力量,建构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主体平台和体系,有利于克服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公共服务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改善政府自身生产与供给存在严重不足的弊端;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实现对社会组织的制度化管理。

由此,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嵌入”的关系是一种自主性强与协作程度高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二者建立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之上,社会组织自身有很强的自主性,并不会因为主动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中而丧失自主性;政府也因其自身局限性而信任并依赖社会组织的力量,并为社会组织的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二者之间双向嵌入,互动协作,共同提供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