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

四、方式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

社会管理方式是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为贯彻管理思想、执行管理功能、提高管理功效和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技巧等的总称。[8]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政府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随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原来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于现有情况的需求。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改革社会管理方式,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总的来说,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应当运用民主、法治、协调公开和整合的管理方式,以取得社会管理的实际成效。

第一,服务型政府是以民主为核心价值之一的政府。政府管理的民主化要求政府从过去的单向度的权威命令式的管理向双向互动的治理转变。在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的社会管理中,政府往往根据自己的意志事先设计出一定的政策规则,然后通过规则的强制性执行来实现对社会的管理。在这种管理体系中,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严格的权威管理关系,后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的规制。而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作出的决策必须符合公众的利益,政府履行职责的过程应受到公众的监督,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应得到公众的认可,政府行为的失职应接受公众的质询,并接受相关机关的问责。就社会成员与政府的关系来说,他们不仅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对象,更应该是实际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监督者。以民主为价值取向的政府要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与社会全方位互动,改变以往政府的单边行动,“即服务型政府建设或社会管理创新似乎只是政府一方的事。这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政府对社会的单边行动;政府内部上级对下级的单边行动;民间组织、居民、企业等方面的依赖心理”[9],实现政府与社会双向互动的治理。这种双向协调的治理方式有利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通过相互之间的联动来进行社会管理。在这种方式的社会管理中不存在某种绝对性的支配力量,政府和社会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社会管理过程不是为了政府先前确定目标的执行,而是政府和社会在社会问题和偏好上交换信息,通过经常的互动、共享的价值和信任,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合力。

第二,服务型政府是以法治作为治国方略的政府。法治政府要求政府从过去的“运动式”的管理方式向“规范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传统的政府社会管理往往依靠运动式、短期式的方式,解决突出问题,而忽视管理的规范性和连贯性。运动式的社会管理弊病明显:其一,违背社会管理的客观规律,造成与常规化的社会管理相冲突;其二,妨碍社会管理的连贯性,致使管理宽严尺度的不一;其三,破坏了社会管理的规范性,有可能导致不规范的短期行为。运动式的社会管理是依据政策实施的管理在当代的表现。政策具有变异性和不稳定性,单纯地依据政策实施管理难以保证社会的稳定性。相对于政策而言,法具有稳定性,若要对社会实施规范化、连续性的管理,必须使这种管理依法进行。因此,在对社会实施管理时,要特别重视社会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管理经济社会事务,采取规范式的社会管理方式,使社会管理有章可循。

第三,服务型政府是疏导、协调社会矛盾的政府。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人的存在的社会性说明人处于与他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政府社会管理的目的是及时化解矛盾,或者将矛盾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既要解决表层的显性矛盾,又要解决深层的隐性冲突,促进冲突双方或者多方的合作达成真正的稳定。这就要求政府从传统的打、防、管、控的社会管理方式向疏导协调的管理方式转变。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在解决社会冲突时习惯于采取强制干预的方式对社会冲突进行控制,利用其掌握的权力资源来制止与平息冲突。强制干预的社会管理方式可以防止冲突的扩大化,降低社会冲突对社会的影响,但只能使社会保持表面的稳定,并不能真正解决社会冲突。服务型政府要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必须改变这种管理方式,通过为冲突双方或者多方提供更多的表达渠道和交流的平台,采取疏导协调式的管理方式,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矛盾得以化解,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四,服务型政府是开放透明的政府。政府和公民之间信息对称需要政府的公开透明,需要双方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连接公众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服务型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把大众传媒作为其社会管理的一种方式,通过媒体来传递信息,满足公民对信息的需求。同时,媒体还是公共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促使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和达成共识,从而起到动员社会的作用。

第五,服务型政府是追求管理效率的政府。传统的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往往强调的是分领域、分部门、分地域式的碎片化的社会管理方式。社会管理形成了二维金字塔结构,其基本特征是:纵向上,在层次模块和权力等级构成的科层制结构中,社会管理的信息垂直流动,缺乏足够的水平沟通;横向上,部门设置按业务划分,各部门围绕单一职能形成独立的社会管理系统。[10]这种碎片化的社会管理方式导致了我国社会管理的“高成本、低效率”。服务型政府的社会管理要超越这种碎片化的社会管理方式,采取整合式的社会管理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政府不同领域、部门、地域的社会管理,形成资源聚集的规模效应,从而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