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系统的构成及其异化

二、公共服务系统的构成及其异化

(一)公共服务系统的构成

1.公共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

公共服务系统(如图8-11所示),是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借助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合作关系而组成的。公共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包含四个方面:

第一,管理中心或称决策中枢。政府组织充当了整个系统的管理中心,政府的主要任务除了进行公共服务供给之外,还需通过政策、项目和财政手段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具体而言,政府组织的任务包括:明确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并使得这一目标成为整个系统的愿景;制定明确的合作规则;建立并维护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并维护信息通道等。

第二,系统主体或称公共服务参与主体。在公共服务系统之中,相互依赖的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人共同构成了公共服务系统的主体。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应有职能之一,企业因为对公共服务投资的高回报率而加入系统,民间组织因为其自身的公共价值性质而加入系统,公民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秉承公共责任心而加入系统。

第三,系统边界。由于公共服务需求的复杂性和政府组织自身资源能力的有限性,吸纳多元主体进行公共服务供给已成趋势,公共服务系统的开放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但公共服务系统同样具有选择性,借由公共服务主体网络选择机制而具有了明确的边界。

第四,存在样态。公共服务系统的存在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就时间样态而言,公共服务系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有机体,适应外部环境不断调整自身结构、主体、规则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部环境,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影响过程中实现成长。就空间样态而言,公共服务系统可以被看作多元主体互动联系的一个场所,即使在没有特定任务的情况下,政府内部不同部门、民间组织与政府组织、企业与政府组织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建立关系联结,从而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基础。

图8-11 公共服务供给网络

2.公共服务系统的平衡维度

公共服务系统的适应性演化事实上是以公共服务参与主体、资源和管理模式创新为基础的选择和优化过程(如图8-12所示)。三角形代表的是公共服务系统的三个平衡维度:参与主体指的是公共服务供给参与主体,管理模式指的是适用于多类型组织和多种环境需求的管理策略及方法,资源技术指的是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所需的各类物质资源和技术手段。

这个三角形被分成了六个互不重叠的区域(如图8-12所示),分别以大写字母ABCDEF来命名,代表着公共服务系统发展的一定状态和阶段。例如A区的菱形区域表示:公共服务系统中公共服务供给意愿已经凝聚,政府、社会和企业都具有参与公共服务的意愿,多元主体间的协同管理模式和自身管理创新还有待进一步发掘,但已有了大体协同方向。但目前实现公共服务需求的资源和技术还比较欠缺。D区椭圆形区域表示:公共服务的资源储备和技术改造已经不是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障碍,公共服务的管理模式创新也基本达成共识,但公共服务意愿尚未能有效凝聚,政府仍被认为是公共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或虽然公共服务多元参与已经达成共识,但由于自利意识驱动,或共信基础缺乏,大量非政府类主体还没有加入公共服务供给系统之中。

图8-12 公共服务系统三维平衡模型

(二)公共服务系统的异变

公共服务系统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因此公共服务系统的变异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同样公共服务系统的异化发展也是公共服务系统适应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公共服务系统的异化发展将对公共服务资源技术和管理模式产生结构性影响,进而引发公共服务系统的整体性变化,推动公共服务系统进行适应性调整。

1.公共服务系统异变的内涵

生物系统会发生遗传和变异现象,公共服务系统同样可能会发生遗传和变异现象。本书将公共服务系统异变界定为公共服务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经由公共服务主体范围调整、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革新,抑或是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关系结构的变异,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失效,技术创新与公共服务对接的失败等过程,转变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的动态复杂互动过程。

2.公共服务系统异变的特征

(1)传递性。公共服务系统异变的传递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在进入公共服务系统之前的行为习惯、管理惯例等将被其带入公共服务系统之中,并有可能由一个个体惯例转变为系统的整体惯例;第二,是就公共服务系统整体而言的,公共服务系统自身也具有某种习惯和模式,这些习惯和模式在公共服务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反复出现。

(2)系统性。公共服务系统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公共服务系统的异变有可能发端于某个个体组织的管理创新,但最终都将传递至整个系统。

(3)弹性。公共服务系统异变的弹性是就传递性而言的。例如,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组织可能因为某个个体组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低下,而剥夺其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能,并将这种职能赋予一个全新的组织。相对而言,在公共服务系统中,政府组织之外的组织个体及其管理模式弹性都较大,替换成本也较低。

综上所述,公共服务供给的复杂性和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公共服务系统进行适应性调整的依据。公共服务系统具有有机性,引导公共服务系统进行良性异变,避免公共服务系统的负面异变是公共服务系统适应机制构建的目标。基于公共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和三维平衡模型,本书将公共服务系统的适应学习机制进一步分解为:公共服务供给网络选择机制、公共服务系统管理模式的适应机制、公共服务系统资源技术与公共服务对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