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一)中文译著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5.[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郑戈等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

6.[联邦德国]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

7.[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8.[美]M.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9.[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周敦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10.[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任晓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

1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马殿君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12.[美]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3.[美]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陈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4.[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田凯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

15.[美]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吴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6.[美]罗伯特·阿格拉诺夫、迈克尔·麦奎尔:《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李玲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7.[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18.[美]马克·沃伦:《民主与信任》,吴辉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

19.[美]乔治·弗雷德里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美]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汪晓寿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22.[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3.[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民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孙柏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4.[美]詹姆斯·艾尔特、玛格丽特·莱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竞争与合作——与诺贝尔经济学家谈经济学和政治学》,万鹏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5.[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6.[苏]B.M.马诺辛等:《苏维埃行政法》,黄道秀译,江平校,群众出版社,1983年。

27.[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28.[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29.[英]亚历山大·S.普力克等:《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创新:公立医院法人化》,李卫平、王云屏、宋大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30.[英]朱利安·勒·格兰德:《另一只无形的手——通过选择与竞争提升公共服务》,韩波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

(二)中文著作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陈庆云:《公共管理前沿》,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3.陈晏清主编:《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4.董克用主编:《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第三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5.韩斌:《基层领导干部读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

6.胡宁生:《中国政府形象战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7.贾冀南:《财政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8.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9.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李树忠:《国家机关组织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

11.李燕:《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构建研究:基于公共财政的研究视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12.刘邦驰:《中国当代财政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13.刘恒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4.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15.刘积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

16.刘平、鲁道夫·特劳普-梅茨:《地方决策中的公共参与:中国和德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

17.卢坤建、苗月霞:《回应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

18.马海涛、姜爱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19.彭宗超、薛澜、阚珂:《听证制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20.乔立娜、李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年。

21.汝信、陆学艺等:《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2.上官酒瑞:《现代社会的政治信任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23.王丽莉:《服务型政府:从概念到制度设计》,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24.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

25.王培英:《中国宪法文献通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

26.王浦劬、萨拉蒙等:《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7.王曙光、周丽俭、李维新:《公共财政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8.王卓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服务型政府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29.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

30.许文惠、张成福:《行政决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3.张创新:《公共管理学前沿探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34.张康之、张乾友:《公共生活的发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5.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6.张永桃:《行政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7.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

38.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39.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40.朱光磊:《当代中国政治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41.朱光磊等:《服务型政府建设规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三)外文著作

1.Agranoff Robert,Michael Mc Guire,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3.

2.Burt Richard,Congressional Hearings on American Defense Policy 1947-1971,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74.

3.Kettl D.F.,Sharing Power:Public Governance and Private Markets,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93.

4.Kettl,Donald F.,Sharing Power:Public Governance and Private Markets,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3.

5.Martin E.Marty,The Nature and Consequences of Social Conflict for Religious Groups,in R.M.Lee,M.E.Marty,Religious Social Conflict,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

6.OLSON M.,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Economic Growth,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ies,Yale University Press,1982.

7.Richter E.G.F.A.,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7.

8.Steven Rathgeb Smith and Michael Lipsky,Nonprofits for Hir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

9.Steven Steinmo,The New Institutionalism,in Barry Clark and Joe Foweraker eds.,The Encyclo-pedia of Democratic Thought,Londan:Routlege,2001

10.The World Bank,Social Accountability in Public Sector,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2005.

11.Wilson J.Q.,The Moral Sense,New York:FreePress,1993.

二、论文类

(一)中文论文

1.安体富、任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与基本服务均等化》,《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47期。

2.薄贵利:《“服务型政府”的三个特征》,《学习月刊》,2011年第11期。

3.薄贵利:《准确理解和深刻认识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论坛》,2012年第1期。

4.陈文满:《“民本位”理念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管理观察》,2011年第5期。

5.崔伟:《行政听证制度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6.丁元竹:《准确理解和把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政管理改革》,2009年第3期。

7.杜红艳:《国外民间组织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与启示》,《探索》,2012年第2期。

8.段溢波:《论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路径》,《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6期。

9.樊丽明、石绍宾:《区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及实现机制分析——基于山东省3市6区县调查的经济学思考》,《财政研究》,2009年第4期。

10.付金鹏:《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问责工具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10期。

11.高小平、孙彦军:《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规律、机制和评价标准》,《新视野》,2009年第4期。

12.郭道久:《第三部门公共服务供给的“二重性”及发展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3.何水:《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思路》,《行政论坛》,2009年第6期。

14.黄学贤、吴菲:《“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新型行政行为的主要类型》,《东方法学》,2012年第4期。

15.金世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北欧的改革实践与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16.敬海新:《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1期。

17.敬乂嘉:《社会服务中的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研究——一个基于地方改革实践的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5期。

18.孔凡河、濯桂平:《地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困境与实现机制》,《当代行政》,2011年第11期。

19.李国武:《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科学决策》,2011年第7期。

20.李剑:《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商业研究》,2011年第5期。

21.李萌:《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商业文化》,2011年第3期。

22.李瑞存:《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动力》,《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23.李善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放时代》,2009年第8期。

24.李树林:《现代政府行政理念重塑及其践行路径》,《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

25.李文军、唐兴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时空分布与演进逻辑:1995—2010》,《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26.李晓燕:《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定位与制度创新》,《社科纵横》,2012年第2期。

27.刘波、崔鹏鹏:《省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28.刘蕾:《浅析中美行政听证制度》,《法学研究》,2011年第6期。

29.刘鹏:《从分类控制走向嵌入型监管——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30.刘巧艳:《新时期我国政府职能研究述评》,《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31.吕芳:《社区公共服务中的“吸纳式供给”与“合作式供给”——以社区减灾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8期。

32.马海涛、姜爱华:《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与财政责任》,《财政研究》,2010年第7期。

33.毛枳鑫、韩进锋:《地方服务型政府的界定及特征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8期。

34.纳树峰、姚贱苟:《公共服务政策执行中的民族地区特性分析》,《北方经济》,2012年第6期。

35.潘小娟:《社会企业初探》,《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7期。

36.彭健:《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20年:回顾与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5期。

37.秦伟江:《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内涵及建设》,《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3期。

38.秦小平、王志刚、王健、胡庆山:《“以钱养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新思路》,《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9.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40.宋立荣、彭洁:《美国政府“信息质量法”的介绍及其启示》,《情报杂志》,2012年第2期。

41.孙彩红:《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的目标定位——仅仅是把政府建设成服务型政府吗?》,《行政论坛》,2010年第1期。

42.孙春霞:《美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江汉论坛》,2010年第9期。

43.孙涛:《近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述评》,《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1期。

44.孙晓莉:《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类型、动力机制及创新失败》,《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7期。

45.唐任伍、赵国钦:《公共服务跨界合作:碎片化服务的整合》,《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8期。

46.滕堂伟、林利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江苏省13个市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第3期。

47.汪锦军:《构建公共服务的协同机制:一个界定性框架》,《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期。

48.王浩林:《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特区经济》,2012年第3期。

49.王士如等:《政府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制度思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50.王蔚、彭庆军:《论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的构建》,《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51.温华福:《试析当前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

52.吴春梅、翟军亮:《变迁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权力结构》,《江汉论坛》,2012年第12期。

53.吴思红:《国外城市民主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及其启示》,《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54.吴业苗:《“一主多元”: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与治理机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6期。

55.吴永求、赵静:《转移支付结构与地方财政效率——基于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析》,《财贸经济》,2016年第2期。

56.夏义堃:《民间组织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与共享的国际经验借鉴》,《图书情报工作》,2013年第2期。

57.萧炳南:《浅谈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学习论坛》,2012年第2期。

58.肖滨、郭明:《以“治权改革”创新地方治理模式——2009年以来顺德综合改革的理论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13年第4期。

59.燕继荣:《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路向——近十年来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学海》,2009年第1期。

60.杨和平:《公共服务领域内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构建——基于博弈论研究的视角》,《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61.杨柯:《公共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机制优化路径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62.姚华:《NGO与政府合作中的自主性何以可能?——以上海YMCA为个案》,《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1期。

63.尹华、朱明仕:《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协调机制的构建》,《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7期。

64.曾红颖:《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与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5期。

65.张彬:《以服务平衡差距: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差距调控对策研究》,《行政论坛》,2012年第1期。

66.张超、吴春梅:《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激励——委托代理视角》,《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7期。

67.张光、江依妮:《为什么财政教育投入达不到占GDP百分之四的目标:一个基于跨省多年度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第4期。

68.张国庆、王华:《公共精神与公共利益——新时期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依归》,《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69.张洪武:《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有效性选择》,《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第5期。

70.张华民:《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动力、价值追求和基本理念》,《领导科学》,2010年第3期。

71.张紧跟:《地方政府间竞争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72.张磊:《中国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发展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2期。

73.张榕明:《中国民间组织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6期。

74.张文礼:《合作共强:公共服务领域内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中国经验》,《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6期。

75.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2期。

76.赵全军:《公共服务外包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4期。

77.赵怡虹、李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辨析与展望》,《中国物价》,2011年第1期。

78.周春山、高军波:《转型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地理科学》,2011年第3期。

79.周青:《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创新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11期。

80.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开放时代》,2011年第10期。

81.朱光磊、薛立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2007年7月27日。

82.朱光磊:《“两化叠加”:中国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17日。

83.朱蓉蓉:《中国民间组织外交:历史溯源与现实反思》,《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2期。

(二)外文论文

1.Brinkerhoff Derick W.,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 for Health Sector Reform in Central Asia:Family Group Practice Associations in Kazakhstan and Kyrgyzstan,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2(22).

2.Checkoway B,The Politics of Public Hearings,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Science,17(4),1981.

3.Chris Ansell,Alison Gash,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8).

4.D.Robinson,H.Yu,W.Zeller,E.Felten,Government Data and The Invisible Hand,Yale Journal of Law &Technology,Vol.11,No.1,2009.

5.Davis J.H.,L.Donaldson and F.D.Schoorman,Toward a Stewardship Theory of Manage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2,1997.

6.Derick W.,Brinkerhoff Exploring State-Civil Society Collaboration:Policy Partnership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1999.

7.Donald F.Kettle,Managing Boundaries in American Administration:The Collaboration Imperativ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6(s),2006.

8.Donaldson,L.,The Ethereal Hand: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eory,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5,1990.

9.G.P.Whitaker,Coproduction: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 Delivery,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40.

10.Johnston,Jocelyn M.and Barbara S.Romzek,Contracting and Accountability in State Medicaid Reform:Rhetoric,Theories,and Reality,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59(5),1999.

11.Kapucu N.A.M.G.,Interstate Partnerships in Emergency Management:Emergency Management Assistance Compact(EMAC)in Response to Catastrophic Disaster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69,2009.

12.Lee,Peggy M.and Hugh M.O’Neill,Ownership Structures and R&D Investments of U.S.and Japanese firms:Agency and Stewardship Perspective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6,2003.

13.Martin L.,Performance Contracting:Extend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Another Level,Public Administration Times,22(January),1999.

14.R.E.Herzlinger,Can Public Trust in Nonpr of its and Governments be Restored?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

15.Sappington D.E,Incentives in Principal Agent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Economic exspectives,Vol.5.No.2,1991.

16.Van Slyke D.M.,Agents or Stewards:Using Theory to Understand the Government-Nonpr of it Social Service Contracting Relationship,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7.

17.Weber E.P.L.N.,Assessing Collaborative Capacity in a Multidimensional World,Administration &Society,No.3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