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
儿童语言学习的优势,和其独有的认知特点不可分。皮亚杰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类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是儿童主动探索环境的结果。在语言学习中,如果儿童能在一个充满支持和挑战的环境中,去尝试和探索语言表达的各种可能性,他们便能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激发儿童主动去探索和学习的语言环境应该要考虑到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及所呈现的阶段性变化。
1.儿童整体感知语言的特点
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他们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非形式。当儿童处于双语环境中,他们往往会通过观察、聆听、触摸等多种感知去体会和内化语言的意义。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语言学习,有意义的语境创设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更具影响。词汇和语法知识也应该在语境中有意义地被呈现与再现,并与儿童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主题和话题建立关联。
2.儿童体验式学习语言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做中学”,即儿童应该在语言活动中全身心地感受语言,通过不断的语言表达尝试、纠错去自发地总结语言规律。即使在小学高段,我们也不建议教师进行过多的语言知识讲解和操练,而应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引导儿童通过看、读、写、画、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去掌握语言技能。
3.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小学阶段的孩子,基本上属于皮亚杰所界定的“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仍然以具体事物或形象为主,他们愿意讨论与自己相关的话题,但也开始走出自我,去关注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在本书中会按照小学低段(1~3年级)、小学中段(3~4年级)、小学高段(5~6年级)分层次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并在活动中充分考虑这三个年龄段在认知发展中的异同。小学低段的孩子,更愿意直观地感受语言,如通过游戏、歌曲进行语言的听说练习;在小学中段,儿童在形成一定的语感的基础上,认读能力有所发展,但仍然需要借助图片、音频、视频来辅助文字的学习;到了小学高段,儿童开始由形象思维转向较为抽象的逻辑思维,教师应鼓励儿童利用语言沟通信息,既有利于语言拓展,也将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小学中高段的语言学习中开始出现完整的语篇,儿童在教师与家长的帮助支持下,从亲子阅读逐渐过渡到自主阅读和写作。在本书中,小学三年级在小学低段和中段的重合,是为了能同时兼顾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三年级为起点的英语教学。
4.儿童语言发展的环境因素
这里的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利于情感调动的学习氛围,也指儿童学习语言的物理环境。儿童在一个熟悉、宽松的学习环境里,能降低语言学习的焦虑感,并主动地参与语言活动。明亮、色彩鲜艳的学习环境通常能让儿童心情愉快;教室里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具能很快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如墙壁上的挂图/海报、适合儿童翻阅的绘本或者教师挑选出来的动画视频和英语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