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1.小学英语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与思路、课程目标等方面为英语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提出了导向和途径,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即通过英语学习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根据《课标2017年版》,我们在本书中也将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去探索主题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新课标所提出的“英语活动观”成为本书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
2.英语活动观
《课标2017年版》指出: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这对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也有极大的启发性,即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儿童“做中学”,体验式地感知和运用语言。在活动观的引导下,立足于《课标2011年版》中对小学语言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本书各章在主题拓展和活动设计中,都不同程度地参考了以下准则:
•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并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个体活动与合作活动应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儿童之间的合作交流、信息沟通,并在协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与他人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设计要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多元智能的相关理论,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既能照顾儿童普遍好动、爱唱、爱跳的特点,也要关注比较安静、喜欢通过书写、画画等形式进行表达的学生;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学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关心的主题与话题,使学生能够理解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活动应注重语言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帮助儿童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在基于二语习得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活动的设计应体现出难度上的层次性,包括活动参与的认知难度与语言难度;
•活动设计应注意语言学习的整体性,避免把听、说、读、写技能分割开来进行教学;
•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应通过任务活动、项目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并鼓励儿童课外的独立自主学习,如利用字典、网络查找信息,形成课堂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
•语言活动还可以在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融通,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核心素养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