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选择的理论依据和拓展思路

一、主题选择的理论依据和拓展思路

颜色(Colors)主题是小学阶段各种英语教材都会涉及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孩子认识我们生活环境里的各种颜色和了解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绪含义和垃圾分类的意义。一年级为起点的英语教学,可以很好地将颜色概念和其他学科内容进行融合,比如,在美术课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的水彩调料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实验能创造出什么样的新颜色。对这样的尝试,孩子们总是兴趣盎然的。小学低段主要学习各种颜色词汇的表达,学生能通过学习谈论颜色并表达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小学中段,随着孩子们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他们会发现在垃圾分类的领域,不同的颜色可以代表不同的垃圾分类。我们需要将不同的垃圾投入相应颜色的垃圾桶进行分类,来实现垃圾回收,让我们的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而在小学高段,我们将颜色和情绪相关联,在谈论的时候,可以参考京剧中不同颜色的脸谱进行探讨,帮助学生理解颜色所代表的情绪含义。

“Colors”作为“人与社会”主题群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将会一直伴随孩子的学习生活。在英语教学中,基于对已有教材内容的整合,我们在本书的活动设计中主要涵盖了以下话题和相关概念: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通过跨学段的“Colors”主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知道彩虹7个颜色的表达;

•能表达自己和同学们喜欢的颜色;

•能通过颜色来描述不同的花朵,如:“This is a red rose.”;

•能通过实验来发现颜色的组合变色,并能用英语进行表达;

•能了解垃圾分类中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并根据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对垃圾进行投放;

•能理解和支持垃圾分类,将环保的行为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

•能了解在京剧脸谱中不同颜色的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特征;

•能学会正确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