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选择的理论依据和拓展思路

一、主题选择的理论依据和拓展思路

从儿童认知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探讨身体(Body)主题的话题“Body Parts”出现在小学低段(1~3年级)英语教学内容中的理论基础:(1)孩子对自己感官的认知符合这个年龄阶段;(2)教学中所采用的TPR符合低段英语教学,即通过身体动作参与使用语言的活动。从“Body Parts”到“A Healthy Body”,再到“It’s OK to Be Different”的话题讨论,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孩子自己扩展到“人与社会”的过程,符合孩子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和倾向。

基于“Body”主题所延伸的分层次话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词汇与句法结构的选择,所呈现的难度(广度和深度)考虑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和语言发展特点。如低段的“Body Parts”,首先引入的是身体部位的简单单词(head,ear,eyes,nose,face等),通过简单句式“This is my face/I’ve got a face”引入话题,也可以通过简单指令“Touch your head”开展TPR活动。进入小学中段,话题“A Healthy Body”开始引导学生学习音节较多、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单词(headache,toothache,stomachache,fever,cold,cough等),句式结构中增加了情态动词的使用,如“You should take the medicine/You shouldn’t go out”。到了高段,通过绘本It’s OK to Be Different的学习,学生除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学会包容接纳自己或别人身体或行为上的不足,接纳每个人的不同,接纳多元文化。

“Body”主题作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主题群中的重要内容,是孩子们较熟悉的话题。在英语教学中,基于对已有教材的内容整合,我们在本书的活动设计中主要涵盖了以下话题和相关概念: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通过跨学段的“Body”主题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熟悉身体部位的英文表述,了解人与动物身体部位的不同;

•理解基本身势语的含义及感官作用;

•能清楚地向医生描述疾病;

•关爱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发生意外时,能主动帮助别人;

•理解、包容、接纳不同身体特征和不同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