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营会计
企业经营离不开会计。利润是算出来的,企业经营不能没有会计。这是每个人都懂的简单道理。然而,在企业经营的实际过程中,很多经营者却这样认为:自己不需要懂会计,反正把每天发生的单据汇总并交给会计师就可以了,自己只要知道最终的经营成果(利润)就行了,专业的处理可以交给专业的会计人员。这样的观点在当下中国大陆企业中,也具有普遍性。
经营者必须正确、及时地掌握企业活动的真实状况,才有可能引领企业长期持续发展,尤其是面对当前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的市场环境时,这点尤为重要。
对于会计的重要性,稻盛和夫这样说:“如果把经营比喻为驾驶飞机,会计数据就相当于驾驶舱仪表上的数字,机长相当于经营者,仪表必须把时时刻刻变化着的飞机的高度、速度、姿势、方向正确及时地告诉机长。如果没有仪表,就不知道飞机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无法驾驶飞机。”所以,如果企业离开了准确反映经营实际状况的会计,那么,经营者就无法作出有效的经营判断。
1.认识经营会计
长期以来。只要提及会计,大家满脑子浮现出来的都是有关“财务会计”或“管理会计”的概念,仿佛那些数据都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才知道如何分析,一些艰涩难懂的术语背后蕴涵着许多“高深莫测”的秘密。然而,在稻盛和夫看来,这些按照固定要求制作的会计报表,对于企业经营的提升和改善,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国内很多企业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并为构造适合本企业自身特点的会计系统展开了孜孜不倦的探索。
例如,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当中,成品和半成品的制造成本要根据适当的成本计算法得出结果,否则就可能造成会计监督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股份制上市企业,为了保护投资者,企业的会计系统会受到十分严格的监督。而事实上,财务会计也具有重大缺陷。计算成本的过程非常繁杂,并且需要另设负责成本计算的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大量时间。更加不幸的是,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几乎所有的品种都要计算成本,加上制造数量不同,成本也会相应地有很大不同。那么,一家制造多元产品的企业,仅设定标准成本的工作量就极其庞大,而且程序十分繁杂。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会计模式虽然依旧不可缺少,但它显然已经不能成为帮助企业提高效益的“神经中枢”,反而成了拖企业后腿的“萎缩肌肉”。
松下幸之助成立了专门的“松下会计学院”,通过对会计的学习来培养能为经营服务的高端经营人才,成为老板、经营高层的左脑。松下会计学院所教授的,即是有别于传统财务会计的另一门会计——经营会计。在此基础上,稻盛和夫吸取了日本企业几十年来所沉淀的宝贵经验,不断完善并开创出完整的经营会计体系,并在他所创办的京瓷集团展开运用。由此,作为量化工具的经营会计和阿米巴量化授权体系,使京瓷的经营理念得以落地,从而成为京瓷迅速成长的原动力。这门会计在《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中做了简要阐述。
2.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经营会计的异同
经营会计是日本企业在经营领域奉献给全世界最伟大的发明,与先前的两种会计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和优势,参见表1-2。
表1-2 三种会计体系的比较
(1)财务会计。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股东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这个目的就决定了它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本身的经营实际。
(2)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然而,对于企业业务的量化分析,只有最原始的一手数据才能真正、确切地反映现场及经营的实际状态。既然财务会计本身已经是一次失真,在此、基础上所做的二次加工,自然也不能反映经营的实际状态。
除了失真性之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还具有缺陷。其运用目的并不在于提高企业的效益,不能很好地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它的专业性较强,导致非专业财务人士很难看懂,因而也不利于在企业中推广,常常还会受到员工们的抗拒!
(3)经营会计。运用的是企业的第一手数据,根据本企业的业务特点进行个性化编制。它没有进行任何的人为操作,具有简单、易懂、易用,直达经营目的的特点,向经营者百分之百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状态,能为组织正确、及时的决策提供可靠性保障。
有了经营会计体系的京瓷,果断摒弃了传统会计中的成本计算法,而采用市场价格、倒逼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思想来经营,即先拿到订单,然后以订单上的价格为基础千方百计降低费用,以最少的费用做出最令客户满意的完美产品,利润也就在这个基础上得以产生。
这种思想摒弃了会计式中繁杂的“成本”概念,是经营会计简单易用的具体体现。究其本质,企业的最终结果不是成本,而是利润。要产生高利润,首先要有足够的客户,得到尽可能多的订单,然后再以最小的费用来完成这些订单。在这点上,经营会计体现了极强的针对性,即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收益。
3.财务会计与经营会计的区别
经营会计是日本企业经营者长期探索的结果,在很长的时间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又由于这是一种基于企业个性化基础的定制性工具,在不同企业表现出的会计形式也不同,所以对此有系统化的理论认识,以及实务经验的人相对比较少。表1-3通过经会计与最古老的财务会计的比较,对经营会计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加以说明、比较和梳理。
经营会计采用了与财务会计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构造阿米巴的经营报表。按照这种方式来设计报表,《阿米巴经营报表》等各种报表中的数据就变得一目了然,巴员也容易理解,并能从数据背后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改善行动。同时,无须借助专业会计知识就能掌握企业经营状况,而不再像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那样,“好似云端最美人,让人可望不可即。”
在京瓷,把经营会计和公司经营状况连起来的就是每月结算报告。在京瓷刚刚成立的时候,很少有公司实行月度结算,一般每半年或一年才进行一次核算,而且这种核算往往委托外部的会计事务所来进行,所以无法及时了解每个月的核算情况。在当时,京瓷进行月度结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拓。京瓷在公司内部制作核算表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结算,更是可以详尽地掌握每天的业绩数据,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改良。最为难得的是,这种月度结算并不是按照月末统计出的核复表来开展的,而是每天进行各种细小数据的累积,统计当天的订单、生产、销售、经费、时间等重要的经营信息,并迅速地将结果反馈给现场。
表1-3 财务会计和经营会计的区别
京瓷的这种经营会计模式,在那个年代是一种创新。它使得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在事实数据方面完全实现了共享。在此基础上,将数据背后的企业经营问题完全袒露,由责任员工自我分析,并自发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系列的自主改善和创新也就由此而生,包括营销改善、精益管理、TPM、IE工程、5S管理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个人的不断循环改善,京瓷人一步一步地把企业做到了极致。最终,京瓷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并创造了连续60多年不亏损的企业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