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一、精益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十分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如何重新振兴日本的工业,成为当时日本人关注的焦点。以大野耐一为代表的丰田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TPS。

在20世纪50—70年代,TPS并不为西方所了解,许多西方的企业采用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直到1973年,石油危机使全球陷入经济危机之中。从那以后,人们发现丰田公司却一枝独秀,即使减产仍然能获得高额利润。为了揭开丰田公司成功之谜,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了一个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组织了53名专家、学者,历时5年对14个国家的近90个汽车制造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西方的大量生产方式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进行了分析对比,于1990年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第一次把丰田生产方式称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之后,精益生产的理论和实践被引入西方。

精益生产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证明了精益思想的普遍意义。它代表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对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一种突破或变革。1996年,詹姆斯P·沃麦克和丹尼尔T·琼斯所著的《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书问世,成为精益生产方式的里程碑。这种方式能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获取越来越多的产出。日本的精益技术创始人所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做法。

在该书发表后,精益生产跨出了它的诞生地——制造业,作为一种普遍的管理哲理,在各个行业得到了传播和应用,先后出现了精益建筑(Lean Construction)、精益服务( Lean Services)、军事精益后勤(Lean Logistics),精益医疗(Lean Healthcare)、精益软件开发(Lean Programming)和精益政府(Lean Government)的概念,使精益生产的应用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成为被广泛应用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