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爱人”源于“阳明心学”
稻盛和夫本身并没有“创造”哲学。他“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源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干将西乡隆盛,而我国的王阳明才是西乡隆盛的精神导师。“敬天”说的是要尊重规律;“爱人”就是仁爱。这是对我国先人智慧的提炼总结。通过稻盛和夫的“作为人,何谓正确?”得到了落地,而且在企业经营中,始终如一地贯彻,最终成就了稻盛和夫的伟大。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王阳明要求人们“知行合一”,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即所谓的“致良知”;教化人们,应将道德伦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欲,就可以破除“心中贼”。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就是他所主张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说,认为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离不开心或意识。
王阳明心学体系由“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构成。有道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自然本能。纯善无恶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使人表现出恶,所以要去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知”。“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阳明)提出来的,“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这是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编练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历时十二年克尽全功;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读懂了阳明心学,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也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你!
“阳明心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生命和心灵的潜能,使自身的精气神与道一体化。阳明心学是净化心灵的工具,与真善美相契合。研究王阳明的思想,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我们大谈稻盛和夫的“作为人,何谓正确?”,却很少有人去研学我们古代先贤的智慧,并践行发扬。其实,稻盛和夫也只是一个传统哲学、宗教伦理的实践者和坚守者,无时无刻不在督促自己回归到原点——一个自然朴素的人。日本企业家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源源不断吸取养份,而中国自家的思想藏于深闺,国人却不知!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只能由稻盛和夫自己说,别人一说就错!学习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联系自己实际经历体悟,体悟到的才是自己的;同时不断总结,而后形成自己的体验报告,并贯彻到企业经营的实践中去,形成自己的经营管理体系,才能真正产生生产力。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巨人的肩膀”。成功是有捷径的,稻盛和夫的经营学问也无不折射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和“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的影子!
璀璨的中国文化,我们根本不缺哲学。在现代商业活动中,我们缺乏如何将经营哲学在企业进行实践的经营框架系统,即中国企业领袖如何带领全体员工展开集体修炼!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依靠阿米巴经营会计和阿米巴经营原则落地,是帮助稻盛和夫完成“从个人修炼到集体修炼”实践的系统方法。
稻盛和夫依据其长期经营经验,总结出的独特阿米巴经营体系,我们绝对不能够将其方法论照单全收。而是要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为指导,遵从经营的原理·原则,来量身定制真正属于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阿米巴经营体制)。
集“商人、企业家、哲学家、经营顾问”于一身的稻盛和夫,具有日本人双面的性格特质—凶狠与慈悲、粗俗与儒雅共存。他是遵守企业经营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同时将其两面性的性格极端发挥到极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