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神主宰着人
中国的宗教不多,但鬼神很多。原因是“神鬼之不别。天神地祇人鬼,古者虽若有辨,而人鬼亦得为神祇。人神淆杂,则原始信仰无由蜕尽”[21]。因此,造神运动非常活跃,新神迭出,旧神也在转换。
人们造神,起初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各式各样的神越来越多。他们想象着神在天上,威严地俯视着人间;天神无语,只是降祥瑞和灾异表示奖惩。事物千变万化,人们的认识也是不同的。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22]这是哲学家的思考,天体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会因为有尧这样的圣人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那样的暴君而消亡。如果顺应了天的规律就会大吉,否则就会乱而凶。他还举了祭神求雨和日月食的事加以说明: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23]
祭神求雨而下了雨,这是为什么?答:没有为什么,跟不祭神求雨而下雨一样。太阳和月亮发生了日蚀和月蚀,人们敲盘击鼓呼救;天干旱也祭神求雨,占卜吉凶,不是为了求得什么,只是用来文饰政事。认为文饰政事的就吉利,认为是神灵的就凶险。
道教兴起之后,更加强化了这种神灵的观念。为了建立众神的体系,参照人间政权的等级,尊奉玉皇为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帝”或“玉皇大帝”。相传他总管着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祸福,当然也主宰着人间。
所谓“三界”,道家所称有三:一为宇宙三界,分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二为天地三界,分天界、地界、水界;三为道境三界,分欲界、色界、无色界。此可能指第二,分上、中、下三界。
“十方”谓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与上方、下方。
“四生”谓众生分类:一为“胎生”,人、畜由母体怀胎而生者;二为“卵生”,如禽鸟之在卵壳内成体者;三为“湿生”,如鱼虫“依湿气而受形,假润而生者”;四为“化生”,“无所依托,由无而化有者”。
“六道”即所谓众生轮回生死之道,为天道、神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以上诸项均见于《道教大辞典》[24],有的与佛教相通。关于“玉皇大帝”,吕宗力、栾保群《中国民间诸神》中说:
我国民间影响较大的最高神,其中,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一说为:元始天尊、玉皇上帝、太上老君)合称为“三清”,本是道教的最高神。但后来玉皇上帝超越出道教的界限,成为民间广泛信仰的至高无上的最尊天神,其影响也超过了其他诸神。
最高神的起源是比较晚的。一般说来,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人间的阶级分化反映在宗教世界中,引起了自然宗教诸神的分化,才会使神祇之间出现等级之分。人间社会出现了帝王,宗教世界中才会出现至尊无上的最高神。大一统的人间社会,造成了大一统的神的世界;至尊无上的天帝不过是人间专制帝王投射到天上的影子。
但在民间俗信中,玉皇却逐渐脱离了国家祀典和道教经典的束缚,成为至高无上的天神,号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总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真正的皇帝。在《西游记》中,三清、西方佛老皆居玉皇之下,尊之为大天尊。这位玉皇大帝兼辖佛、道两教以及中国民间信仰中所有的神鬼,又保持着早期民间信仰中天帝的姓氏(张姓)。从玉皇大帝的发展源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间信仰独特的兼收并蓄的吸收能力。[25]
图3 玉皇上帝
元代秦子晋撰《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建安刻本
由此看来,“玉皇大帝”的权限无所不至,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真是太大了,人间的帝王也在他的神权之下。
古人相信“天命”,以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尚书·泰誓上》曰:“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26]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最高的统治者都是借助于神权,强调“受命于天”“君权神授”,以证明其权位的神圣性。因此,历代帝王均称自己是上天之子。《礼记·曲礼下》曰:“君天下曰天子。”[27]韩愈《黄陵庙碑》曰:“尧死而舜有天下为天子,二妃之力,宜常为神,食民之祭。”[28]
古代帝王既为“天子”,世俗视为“龙种”。所谓九五之尊,“飞龙在天”。“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这本是一种象征,不能当真。如果以为是真的,岂不闹出笑话?《史记·高祖本纪》开头便说: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赊)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29]
由象征而作假,反而显出统治者的虚伪。即使在两千多年之前,人神不辨的时代,也能看出这种做法的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