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关公、关帝)

关羽(关公、关帝)

关羽,为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人。年轻时练就一身好武艺,身伟体壮,体力过人,相貌堂堂。东汉末年,亡命奔涿郡,他与张飞往投刘备起兵,誓共生死。建安五年(200年),刘备为曹操所败,关羽被俘,极受优礼,封“汉寿亭侯”。关羽在魏,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后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214年),镇守荆州。二十四年(219年),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领七军,因后防空虚,东吴孙权袭取荆州,关羽兵败被杀。死后追谥为“壮缪侯”。当地人在其死处湖北当阳玉泉山立祠祀之。马书田《华夏诸神》说:

自魏至唐,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从宋以后,才大走宏运,青云直上。关羽庙这才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来。宋哲宗封其为“显烈王”,宋徽宗封其为“义勇武安王”。元代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特别是元末著名长篇讲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产生,使得关羽名声大震,在民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历史上地位并不很重要的关羽,在小说中被描绘得极为完美,俨然为勇武和忠义的化身。……万历年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皇帝更甚,对关羽的封号竟长达二十六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

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俨然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由于关帝被说成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全能”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孺老幼,对“万能之神”关帝的顶礼膜拜,是远远超过孔老夫子的。再者,关羽是一位义气千秋、忠贞不二、见义勇为的英雄好汉。《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旧时江湖义气的楷模,人们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再从统治阶级方面来说,用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羽,来“教化”亿万臣民,是强化封建统治的再好不过的“灵丹妙药”了。[54]

关羽由一位“武将”在死后称“王”,称“帝”,称“大帝”,受到历代皇帝的谥封之多、之高是少见的,可说是唯一的。不难看出,这是有意树立的一个典型。经过神化了的关羽,被称为“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封建社会所宣扬的人伦道德,均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不但是文武兼备,并且因为人诚信做了商贾供奉的“财神”,真可说是“万能”的了。

有趣的是,宗教的建立,各有自己的教义、戒律和各级神祇。但关羽由于历代帝王的推崇,名声大震,地位显赫,不仅成为国家祭祀的神祇,甚至佛、道两家也要拉进自己的教门,这在宗教史上是鲜见的。

图10 义勇武安王位

金代,关公像
甘肃黑城子出土
山西平阳木版印刷
俄罗斯东方博物馆藏

在我国旧时,尤其在明清两代,各地的“关帝庙”是最多的。城市不论大小,都有关帝庙和城隍庙。马书田《华夏诸神》说:

北京是明清两朝的国都,而关帝崇拜在明清乃至民国,是兴盛时期,因此北京颇具代表性。旧时北京哪种庙宇最多呢?正是关帝庙。据《京师乾隆地图》所载,当时城内专祀关帝和以祀关帝为中心的庙宇加起来,竟达一百一十六座,几占北京城内全部庙宇总和的十分之一,为京城庙宇之冠。[55]

据调查者说:“北京的关帝庙,如果加上郊区、县的数字,当会超过二百个。”这样大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呢?那时的人间世界并非“国泰民安”,颇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他们虚构了天上和地下的另外两个世界,也要反求其协助。于是,三个世界又统一在了一起。

仍然以关羽为例,他是山西人,作为“关帝”“武圣人”,怎么能不顾家乡呢?著名的平阳(临汾)木版年画,在宋金时期便刻印了《义勇武安王位》,这是早期宣扬关羽的艺术作品,称其封号。后来对关羽的画像,便亲切地尊称他为“山西夫子”,与孔夫子相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