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仙(刘猛将军)·虫精

蝗仙(刘猛将军)·虫精

我国的农历,一年之中有二十四节气之分,对于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非常重要。其中第三个节气是“惊蛰”,被称为“二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44]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了。待到“端午节”,已进入夏天,各种虫子开始活跃,民间有“辟除五毒”之说,意在提醒人们注意、防止毒虫侵害。蝗虫(蚂蚱)虽然无毒,但对农作物为害严重,成群的蝗虫飞来,咀嚼绿叶,一片旺盛的庄稼便枯黄了。在人们没有掌握科学的驱虫法之前,只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

到了宋代,出现了一位“刘猛将军”,成为驱蝗的“虫王”(蝗仙)。刘猛并非实名,意为姓刘的勇猛将军。将军何人?相传为南宋名将刘锜也。

刘锜,字信叔,宋代德顺军治(今甘肃静宁)人。绍兴十年(1149年)任东京副留守,率王彦旧部八字军赴任。至顺昌(今安徽阜阳),闻金兵南下,遂守城御敌,大破金兀术主力。不久奉命撤退。次年援淮西,破金兵于柘皋(在今安徽巢县北)。与韩世忠、岳飞等并称中兴名将。后被投降派秦桧等所排挤,罢其兵权,改知荆州府,为地方做了一些好事。

图260 蝗仙(刘猛将军)

近代
台北历史博物馆藏

图261 虫精

河北武强

刘锜在《宋史》中有传。而民间不但赞扬他的救国之功,更称颂其为民出力。据说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封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书“除蝗”。农历正月十三日是“刘猛将军”的诞辰,过去有不少地方致祭。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能修炼成神仙,动物也可成精怪。所谓“千年成精”,实际是没有个例的。河北武强的版刻艺人别出心裁,为人们祈祷农业丰收、祭祀虫神,刻了一张奇特的纸马,将八个“虫精”排列在一起,又以方框相隔。“虫精”都是拟人化了的,每个人都做着或文或武的动作,看不出与真人的区别。所不同的是:每个虫精的头顶上,均冒出一道“灵光”,现出他的原形,有蝎子、蜈蚣、蜘蛛、蛇等,共八个。清代袁枚在《新齐谐》“鬼多变苍蝇”中说:“虫鱼皆八蜡神所管,只须向刘猛将军处,烧香求祷,便可无恙。”[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