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堂轴与三代宗亲
2025年09月26日
一、家堂轴与三代宗亲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敬天敬地;崇拜大自然;尊君、尊师、孝亲等。直到现在,贵州苗族、布依族等人家堂屋中,大都立着一个牌位,有的雕花描金,做得很精致,上面写刻着“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并且供品不断。问其家人,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有五个神扶持我们,保佑我们,重要节日都要烧香祭拜。
汉族也一样,只是在表面上有所淡化,并没有根本改变。尤其在孝道方面,以“孝亲敬长”为主要的伦理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1]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版本很多,现在常用的是唐玄宗注、宋刑昺疏的《孝经正义》。此本共分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曾参)问答的方式阐发孝道思想。书中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不要老念着自己的先祖,要培养你们的德行。)”[2]
古代人很重视家族的兴衰。家是国的基础,家衰国即弱,民富国即强。曾子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成为孝道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