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纸钱的出现
我国汉代人发明了造纸,唐代人发明了雕版印刷。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手段,这两种工艺与材料,相互结合,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引起了多方面的反应,影响很大。不仅文字书写和绘画有了理想的依托,出现了书籍、卷轴等形式,连货币也用纸印刷。有意味的是,从阳间到阴间,人们的观念未变,但随葬品和祭祀的形式,却因为纸的出现大大的改变了。
《新唐书·王屿传》曰:
汉以来,葬丧皆有瘗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6]
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纸钱”条曰:
今代送葬为凿纸钱,积钱为山,盛加雕饰,舁以引柩。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后代既宝钱货,遂以钱送死。……率易从简,更用纸钱。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于匹庶,通行之矣。凡鬼神之物,取其象似,亦犹涂车刍灵之类。古埋帛;今纸钱则皆烧之,所以示不知神之所为也。[7]
由埋葬金属的真实货币改为焚烧模拟货币“纸钱”,是祭祀活动中的重大变革。这一举动,既减少了社会财富的大量流失,又因焚化纸钱,火光上升,更符合人们升天的想象。至唐代,“以纸寓钱”的风气虽已普遍,但人们仍然感到很新鲜,连诗人都为之歌咏。白居易吟道:“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8]张籍观察得很细致,写道:“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9]
图12 北朝银锭形纸钱
新疆阿斯塔那306号墓出土
(纸钱用废旧文书剪成)
图13 唐代铜钱形纸钱
二幅·钱直径2.7~2.8厘米左:敦煌莫高窟北区第43窟出土右:敦煌莫高窟北区第47窟出土
(用白棉纸和麻纸剪成)
图14 宋代铜钱形纸钱
1975年江苏金坛茅麓周瑀墓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纸钱装在贴绣花荷包中)
现在所能见到的古代纸钱,最早者是北朝的遗物,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附近的阿斯塔那墓区。作银锭形,用有字的纸剪成。唐代的纸钱出土于敦煌莫高窟北区的洞窟中,已是用纸模仿圆形带孔的铜钱,变成假的“孔方先生”了。莫高窟北区的洞窟,并非佛堂,大都为僧侣的生活之处。可能是他们剪的纸钱,将纸钱连成一串,但不知是供佛还是焚化。1975年在江苏金坛发现的一处南宋墓葬,随葬物中有一件刺绣花纹的荷包,制作得很精细,可能是主人生前的用品,但荷包中放的是纸钱。很明显,这是死者的亲人为之准备的,以便到那边领用。亲情依依,想得真是周到,令人感动!
这种圆形的纸钱,少数的可用剪刀剪,大量的则是用圆弧形的凿刀凿出,旧时有专业的作坊制作。出殡时有人在灵柩前一路撒,入葬后再行焚烧,至今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