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叶与阿难
释迦牟尼创建佛教,威信很高。人们称他为“人中狮子”,说法时声音传播得很远,如狮子吼;他的坐席称“莲花台”“狮子座”,受到人们的膜拜。他的门徒很多,最得意的有“十大弟子”,其中在他左右的一老一小是迦叶和阿难。迦叶少欲知足,以苦修著称;阿难是释迦牟尼的堂弟,释迦回乡时跟从出家,侍从释迦二十五年,长于记忆,被称“多闻第一”。
图83 礼佛图
湖南
图84 佛座
湖南江永松柏乡
“西方景”
1987年,在河北磁县发现了一批清代的纸马原版70块,多数为方形,两面刻版,可印140多幅纸马。内容以道教神祇为主,兼及佛教和民间诸神;还有一个“封面”题作《盟真玉柜》。这是在当地较为完整的一套纸马的汇总,可以看出我国北方当时对纸马信仰的大概,刻印的艺术水平也较高。其中有一幅《西方景》,密细的线条排列得匀称有致,好像有意使画面显得朦胧。画面表现的似是天界佛说法,周围是诸多弟子。令人费解的是,标题不是说法的内容,而是称作“西方景”。
图85 西方景
清代纸马·河北磁县
图86 盟真玉柜
清代磁县纸马封面
初看这幅纸马颇感新奇,它的标题怎么像是“拉洋片”的!因为那时乡村看不到电影,有人将若干大画片放在镜箱中,画片中的人物局部可以拉动;配上灯光,操作者边唱边拉动画片,观众通过放大镜头观看。看者很多,也称作“西洋景”。因此联想到这幅纸马,是不是信佛教的人不多,又没有见过这种说法的大场面;既然可助人修行为善,以宽大包容之心祭拜,但也有几分好奇,于是采用了一个“景”字。
以上只是一种猜想,可能太表面,不一定可靠。实际上这个“景”字,不仅是指“景物”(风景)而言,还作“景行”(德行)解,也作“大”解。云南白族的纸马中,洱源地区的“本主”有“西方景帝”,大理地区的“本主”有“二郎景帝”,这个“景帝”便是“大帝”之意。杨郁生在《云南甲马》中说:“佛教净土宗幻化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千年来只知道口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信徒们把西方当成了死后的理想归宿,这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极乐世界也成了善良人们活着时顶礼膜拜的宗教幻影,正是这种净土简便快速地有效宣传,这位‘西方景帝’被莫名其妙地当成了主管极乐世界的‘接引佛’而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景仰。民间在使用‘西方景帝’甲马时的宗教职能已远远超出了本主的权限范围。”[6]
如此看来,这幅题作《西方景》的纸马,反倒像是真正的“西方景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