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平安之神
千万年来,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人类关注的除了温饱之外,最重要的是生命的安全,如自然的灾害与野兽的侵袭等,原始部落之间的争斗也很频繁。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将人分成贵贱、尊卑、官民等,贫富不均,平民百姓处于社会的下层,不仅受到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在利害、得失、吉凶、祸福、安危面前,往往是失利者多。于是,人们创造了“神”。人们抱着一种美好的愿望,祈求神的保佑,即使祈愿不能实现,也会在心灵上得到一种安慰。
俗说“平安是福”。各式各样的神虽然主要的职守不同,但也都兼管其他,为人解难消灾,保佑平安。在一个家庭中,小孩子生了病或是受到惊吓,照样可以请求“灶王爷”医治。宋代以来,南方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位救人安全的神灵,俗称“妈祖”。先是作为保佑海上航运平安的海神,以后香火渐盛,不但“水旱疠疫,舟航危急,有祷辄应”,而且能预言人之祸福,助人生育,有求必应。据说明代出使高丽的船队与郑和下西洋,都曾求助于她。历代王朝屡有加封,名目很多,有“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天母娘娘”等。
《道教大辞典》“天上圣母”条说:
“天上圣母”即妈祖林默娘。[天上圣母传]妈祖姓林,闺讳默娘,福建兴化莆田县之湄州屿人。宋都巡检林愿之女,母王氏梦神人授予一丸服之而有孕。生时异香满室,至弥月不闻啼声,故名默娘。十三岁时有老道士号玄通者常来家授默娘玄秘。年十六岁得天书于古井中,因能通晓变化,治病活人,常于大海狂澜中救人。年二十八犹未嫁,父兄航海遇难,默娘出神往救,兄生还而父没顶!乃于海中觅尸三日,始负父尸回,时人称为孝女。旋于山顶坐化,里人以其肉身立庙祀之,航海人士奉为圣神。宋高宗敕封灵惠昭应夫人,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明成祖晋封弘仁普济天后,清康熙加封为天上圣母。列入祀典,今各地仍多庙祀之,香火不衰。[15]
关于“天上圣母”妈祖的故事,包括她的出身、年代和事迹,传闻很多,记载也不少,出入较大。以上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