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命之神

二、长命之神

中华民族有敬老祭祖的传统。对逝去的祖先定期祭祀,烧钱供奉,永言孝思;对健在的老人尽心赡养,欣慰人生,健康长寿。《庄子·盗跖》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6]一般以六十岁以上称“寿”,但后人也有称五十岁为“寿”的。为老年人祝寿,多是在逢“十”整数时庆贺,如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岁等。

人生有限。在宗教气氛很浓的古代,世俗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有神灵掌管,而主人间寿夭之神,主要是“寿星”和“阎罗”。寿星即“南极老人星”,是一个头长而前额隆起、白发长髯、拄着曲杖的矮老头。在他的拐杖上挂着一个宝葫芦,盛着“长生不老”之药,身后常有鹤、鹿随行。佛教说地狱中的阎王殿,分十个层次,有十个阎罗王,他们分别掌管着人间的名册,“生死簿”上都有寿限,是不容易改动的。

民间习俗,四十岁不能祝寿,因为“四”与“死”谐音,不吉利。有说“男做九,女做十”者,即男至59岁、女至60岁做寿,以后每隔十年做大寿一次。其中60岁生日(提前一年)最为隆重,因为天干地支60年一个“甲子”,对人来说是个“大生”。

为老年人祝寿,为什么“庆九不庆十”呢?据说与《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赵颜借寿”的故事有关。赵颜的寿期本该19岁,神卜管輅占卜后,为他出谋借寿,主生的南斗星君在赵颜的生死簿上,于“十九”之前加了个“九”字,竟让他活到99岁。

类似添寿的故事不少,如出一辙,但情节不尽相同。譬如说:相传张果老倒骑驴,有一天来到花果山上,路遇一个砍柴的后生,仔细一瞧,甚为惊讶,年轻轻的竟然寿数已尽,劝他赶紧回家,准备后事。后生名王儿,得知是张果老后,跪下哀求大仙救命;家有老母,以打柴为生,无人照应。张果老起了恻隐之心,设了一计帮助他。

第二天,张果老邀集众仙及十殿阎罗,去花果山水帘洞孙悟空处打秋风,讨一顿酒喝。众仙踏着祥云,来到花果山上空,已嗅到菜味酒香,拨开彩云一看,半山腰中竟有一桌酒席,莫非是孙猴儿早已准备?于是按下云头,围席畅饮。其实,这是张果老让王儿准备的。待到群仙酒至半酣,躲在树丛中的王儿出来祈求添寿。张果老在中间讲话:“吃了人家的求寿酒,不能白吃。”阎罗王取出生死簿来一看,王儿的阳寿只有19岁,恰在当日午时三刻寿终。张果老说:“年纪太小了。”让他改一改。阎罗王怕违犯天条,不敢答应。众仙一起劝说,吃了人家的求寿酒,该破一次例,有责任大家承担。无奈,阎罗王只得在“十九”前面加了个“九”字。于是,王儿就活到了99岁。[7]

图356 南极本命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