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

“黄帝”为传说中的上古“五帝”之一,即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据说黄帝以雷神崛起而为中央天帝。纬书《春秋合诚图》曰:“轩辕,主雷雨之神。”[3]《大象列星图》曰:“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如龙之体,主雷雨之神。”[4]黄帝还与其妻(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和制衣;又造舟车和指南车,以后在与蚩尤的战争中,蚩尤作大雾,使黄帝的军士迷途,黄帝造指南车以示四方,起了很大的作用。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蒋子万机论》云:“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灭四帝。”[5]

《绎史》卷五引《新书》说:“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6]《列子·黄帝》云:“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7]黄帝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战胜了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击杀了蚩尤。被拥为部落联盟的领袖,代神农而称黄帝。后人以黄帝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有时也以“炎、黄”并提。

蚩尤是南方“九黎”族部落的酋长。死后被奉为兵主、战神。《路史·后记四》“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同卷注引《世本》:“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8]《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9]《史记·孝武本纪》:“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10]

图156 轩辕圣帝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