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神

一、全神

中国的神仙究竟有多少呢?谁也数不清,没有明确的回答。道教的神、佛教的神以及儒家的似神非神者尚可统计,但各地的民间俗神就无法计算了。而且造神运动并未停止,今天的英雄和受人尊敬的人,一旦离世,就会被人奉为神灵,在人们的心目中永不忘却。有人说中国人的信仰没有专一的宗教,却不能否认中国的神是最多的。

所谓“全神”,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它有着特殊的含义。除了无神论者之外,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崇奉的神,不论有多少,这就是他的“全神”。一个基督徒怎么会去信仰道教之神呢?一个不识字、不与书本打交道的人,怎么会关心儒家是不是宗教呢?由此可见,理论家所要理解的“全神”,同世俗群众所信奉的“全神”是不一样的。

祭神的方式很多,使用纸马只是其中的一种。在另外的祭神方式上也存在着“全神”与否的问题。譬如过去民间演的皮影,在许多场合先要请“全神”。

在中国历史上,戏剧出现较晚,主要是真人不愿假扮别人;真真假假,演好人是“冒充”,演坏人是“丢脸”,江南人称为“做戏”,做不好是要挨骂的。因此,有人制作了“皮影”,操纵影子人演戏,宋朝时就演“三国戏”了。

马德昌《陇东皮影的制作与演出》说:

皮影戏到了民国年间,还是有着上升发展的趋势的。……陇东皮影则接近陕西东路影人,造型个大,雕工精细,色泽素雅,刀口流利……

开演前,家家都在祖先堂前,燃香叩头,意味着请祖先来看皮影戏。

全村社的放羊娃、放牛娃,看到皮影戏中请神童子上场以后,所有的牧童,都要自觉地跪在山神土地的像前,名曰“跪香”,每人手拈一炷香,肃静地跪在神前,求山神土地爷,把狼虎恶虫管好,不要把自家的六畜伤害,求个吉利。

陇东的庄浪、静宁等地区,在皮影戏进村的第一个晚上,在演唱“寿戏”时以“三出头”为内容,即一出头天官赐福,二出头拦路封官,三出头三仙上寿,开演前以请神童子上场为开始。

仙童云上落地词:

灵霄领敕旨,忙下九重天。

白:请神童子,今有甘肃省某县某乡某村,设下皮影戏盛会,感动玉帝,命吾下凡邀请当场诸神临凡赴会,来在坛中先燃一炷信香。阿弥陀佛;九天圣母一声请,阿弥陀佛,请在坛中赴会来,南无佛阿啊哎,阿弥阿弥啊哎弥陀佛。

以下,唱词同上。村中有几位神,更换几位神的名字,就行了(如,二请当场土地神)等。

白:请神已毕,见当坊诸神,来坛赴会,各就本位,喜之不尽,待吾以在玉帝面前回旨去者。(云下)

一出头天官赐福,王灵官云上诗:

混沌初分几万年,西北角上炼乾坎。

浑眼一睁天地暗,先有吾当后有天。

足蹬火云高万丈,红云闪闪露金鞭。

金鞭打的恶不善,金砖一举太平年。

白:吾监察御史王天官登台,台前侍候。(立左角上)

赵灵官云上诗:

生吾当天黑地暗,降吾当星斗未丛。

未落地神鬼皆怕,吾修行在峨嵋宝山。

闻太师将咱搬下,跨黑虎我离了仙山。

芦亚仙知吾根本,七剑书送吾归天。

白:吾监察御史黑虎云坛赵天官登台,台前侍候。(立右角上)

天官云上着地词(在豹子头唢呐声中上):

盘古初分水为头,三皇治世几千秋。

太极图上分八卦,吾当怀抱如意钩。

白:吾,姚梁大地仓协之子,六帝之孙,上元一品天官紫微大帝。四季功曹云里跑马,抄来人间善恶单照,神王心喜,命吾以奔吉地赐福,今有某省某县某乡某村人等起下善念,祷神还愿,待吾前去赐福,搅动祥云。(云下连上下三次)来在吉地,确实好看:桌儿上摆的金杯王盏,庄园外喜逢道场,喜而不尽。待吾奖诗一首,正哎是:

盘古王初分天地,周朝家设立庙堂;

喜的是初一十五,进庙来焚马烧香。

待吾赐福上来:

香在炉中蜡在台,花在瓶内自己开。

常年累月多茂盛,天官赐福降临台。

一炷信香叩上苍,保佑人等都安康。

风调雨顺两兴旺,国泰民安粮满仓。

白:赐福已毕,将吾的如意留落此地,保佑常年富贵,万事吉祥如意,家家平安,六畜兴旺,大的无灾,小的无难;牛羊马匹上山吃饱草,下山喝饱水,低头吃草,抬头长膘;狼来素口,贼来迷路,恶人远离;清风细雨落在了田苗以上,恶风暴雨泼在了旷野深山。一粒落地,万籽归仓;将此地瘟疫染疾,压在了阴山之下,永不能托生。赐福已毕,待吾奖诗一首,正哎是:

粉白墙来粉白墙,南阳邓州有家乡。

子牙背的封神榜,各州府县赴会场。

白:留诗已毕,吾在此地不可怠慢瑶池,搅动祥云,以在神王面前回旨,正哎是:

天官站中堂,万事多吉祥。

产生孝顺子,合社永安康。(云下)

王、赵二灵官全白:

关见天官赐福已毕,吾等以奔天宫归位。(全云下)

一出“寿戏”分三段,叫做“三出头”。以上是第一段(一出头)“天官赐福”。第二段(二出头)为“拦路封官”,演老丞相段干木奉玉帝之旨,在路上拦住苏秦,因他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有功,大赏赐,封高官。实有其人但故事虚构,意在表现高官厚禄。第三段(三出头)是“三仙上寿”。福禄寿三星先为佛祝寿。三星的“献诗”是:

福星献诗:

对对童儿捧寿酒,一枝信香炉里收。

今与我佛来拜寿,寿活十万八千秋。

白:庙门外雪山盖顶,常有焚香化马。

禄星献诗:

福禄寿喜照中堂,加官进禄忙又忙。

世人积得阴功满,七子八孙满朝堂。

白:一点一滴水云飘,海外三仙来朝。

寿星献诗:

千寿万寿无疆寿,寿香寿酒献中堂。

寿桃寿果分左右,中间悬挂福寿图。

白:先献仙桃一棵,后献王母蟠桃。王母蟠桃寿延高,庆贺长生不老。

甘肃民间的皮影戏,传统剧目上百,内容也很宽泛。但各地的戏班,每到一个村庄,首场照例是“寿戏”,以福禄寿祝愿美好。据说各地的“寿戏”并非一个剧本,各有所出,各有特长。有的操作者(线子手)事先已准备了若干影子,可即兴请出一些神仙来祝寿,诸如八仙(吕洞宾、李铁拐)、刘海、药王、送子天仙等。[1]

马德昌先生是位全能的皮影艺人,在甘肃陕西一带知名度很高。他不但会设计、刻绘、组装影人,并且能熟练地操作和配唱、道白,以及编创脚本。他研究了我国皮影的发展轨迹和各路皮影的特点,以及地方戏的唱腔。笔者在与他交谈中,他会放声唱起来,虽然嗓音一般,但唱得却很有味道。笔者曾提到皮影戏表演神的问题,也涉及到年三十请全神,他兴奋地说:演“寿戏”就是请“全神”。请神比较自由,容易发挥,当地的“线子手”就是农民,他知道该请哪路神。可见,皮影戏中的敬神与纸马的敬神是相通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现在回头谈纸马的“全神”。

各地的“全神”纸马,神多繁杂,极不统一。总的来说,在全神中是少不了“天地三界”的,但又极其笼统。怎样才能表现出又全又具体呢?

于是,在“天地三界”的名目下各有所加,越加越不全,因为信神者是各有所重的。云南晋宁的“全神甲马”有简有繁,简者立了五个牌位,在“天地三界”的左右各有两个牌位;繁者多达三十个,有的如“十空万里”,已不知是什么神了。

图129 全神

云南晋宁

图130 全神

云南晋宁

其中还有一幅,将二十四个牌位密密地摆了六排,占了画面的一多半。最后几个小神排不进去,“田公地母”和“五谷太子”只好在旁另立,作了一个小画面,竖长而横画。如果看画,所有的排位都得倒下。说明在农民的眼里,不论神位大小,还是与田地最亲近。

图131 全神

云南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