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观世音)
图90 南无观音菩萨
江苏南通
在中国的佛教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神祇,可能是观音菩萨了。观音原称“观世音”,是印度梵文的意译,也译作“观自在”。意思是说,世间一切遇难受苦的众生,只要一心称念菩萨的名号,菩萨就会及时地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据说菩萨的修行是能够看到声音的。这是佛家所说的“六通”,即“六根互用”(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是观音菩萨立下的誓愿,所以叫“观世音”——观察世间的音声,解救那些苦难中的人。唐代时因为唐太宗名李世民,也有一个“世”字,按照封建社会避讳的制度,观世音只好略去“世”字,简称为“观音”。
图91 圆通教主·观音大士
云南昆明
观音以救苦救难著名,在印度佛教中的“身世”非常复杂,颇带有综合巧构的性质。来到中国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由男变女,二是为人解难的职司更多了。在印度佛经中,观音多是“善男子”“伟丈夫”;中国早期的佛教和佛教艺术,如敦煌的壁画与塑像,观音还是男性,嘴旁还有两撇小胡子,但到后来,特别是唐宋之后,观音的形象完全变成了女性,而且是端庄秀美的女菩萨。按照佛理,佛和菩萨皆无生无死,亦无性别,可根据不同需要变现各种化身。观音不仅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而且出现了以多种职能命名的不同观音。
据《华严经·入法界品》:“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滚莹映,树林蓊葱,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这里所指的“观自在”便是观世音,“补怛洛迦”山,也译作普陀洛迦山。此山当与“南海观音”之名有关;而我国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风景秀丽,有如海天仙境,成为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也不是偶然的。
图92 观音菩萨
湖南江永松柏乡
观音菩萨既可以显化为各种形象,那么,怎样才能识别其真相呢?佛教有“圣观音”之名。圣观音也称“正观音”,为诸观音的总体代表,即端庄打坐,没有多手多眼等异相者。
但民间已经习惯于各种不同的观音名称。如云南昆明地区,有的在纸马上并列三位观音,以“南海观音”为中心。作为观音的不同名称,有所谓“三十三观音”者,名目各不相同。据《宗教词典》和《观音菩萨宝卷》所载,有:
(1)杨枝观音:手持净瓶、杨枝,常戴女式风帽和披肩长巾。
(2)龙头观音:在云中乘龙。
(3)持经观音:坐在嶙峋的岩石上,手持经卷。
(4)圆光观音:合掌坐于岩石上,身后现圆光火焰。
(5)游戏观音:乘五色云,左手放于偏脐处。
(6)白衣观音:身披白衣,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
(7)卧莲观音:位于池中莲花之上。
(8)泷见观音:坐岩石观赏瀑泉。
(9)施药观音:手持药草。
(10)鱼篮观音:手提鱼篮。
(11)德王观音:趺坐于岩畔,左手置膝上,右手持树枝。
(12)水月观音:法相现身月色水光中。
图93 消灾免难三观音
云南昆明
(13)一叶观音:乘一片莲花飘于水面。
(14)青颈观音:坐于断岩,右膝立起,右手置膝,左手扶岩壁。
(15)威德观音:坐岩畔,左手持莲花,右手着地,作观水状。
(16)延命观音:头戴宝冠,或着白衣,手持草药赤柽柳。
(17)众宝观音: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在弯膝上。
(18)岩户观音:在山洞中打坐,欣赏水面。
(19)能净观音:伫立海岩边上,望海沉思。
(20)阿耨观音:左膝倚于岩上,两手相交,眺望海景。
(21)阿摩提观音:三目四臂,乘白狮,身有光焰,天衣璎珞,手持宝棍,怒目瞋容。
(22)叶衣观音:四臂,身披千叶衣,头戴宝冠,冠上有无量寿佛像。
(23)琉璃观音:乘一片莲叶,双手捧香炉,轻浮水面。
(24)多罗尊观音:直立乘云,合掌持青莲花。
(25)蛤蜊观音:乘蛤蜊上,或居于两扇蛤蜊壳中。
图94 南无观世音菩萨
江苏南通
图95 官(观)音老祖
云南巍山
图96 南海大士(一)
山西平阳
图97 南海大士(二)
河北内丘
(26)六时观音:右手持梵夹立像,常作居士装束。
(27)普慈观音:双手披衣,立于山岳之上,为大自在之化身形象。
(28)马郎妇观音:身披天衣,两手垂立,为民妇形象。
(29)合掌观音:合掌立于莲台上。
(30)一如观音:于云中莲座上,立左膝,作飞行状。
(31)不二观音:两手低垂,在水中坐莲叶上。
(32)持莲观音:坐莲叶,持莲茎,常作童女或童男面孔。
(33)洒水观音:又称“滴水观音”。右手执洒杖,左手执洒水器,作洒水相;或作右手持瓶泻水状。
《宗教词典》说:“三十三种观音菩萨形象,是中国、日本佛教徒据《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载三十三身而绘制的。……除白衣、青颈、多罗尊、叶衣、阿么提五观音外,皆为中国唐代以后民间流传信奉的观音形象。”[7]李淼编著《观音菩萨宝卷》说:“除三十三观音外,中国民间还有大量各不相同的观音,如自在观音、不空羂索观音、送子观音、三面观音、不肯去观音、鳌头观音等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