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耳目之神
2025年09月26日
三、耳目之神
“耳目”一词,是由视听比喻辅佐人的人,也指亲近信任的心腹。世间称通风报信的人为“耳报神”。古代的宫廷中,指亲近侍从之臣为天子耳目,俗称“耳目官”。早在西周时代,周穆王就提到“耳目之官”,但他是不赞成的。《尚书·冏命》:“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无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10](不要任用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人,要任用贤良中正之士。……不要亲近小人,使其充当心腹之官。)这是周穆王对大臣冏伯的训话,提醒他警惕。
在灶王的纸马中有称“耳目之神”的,并且标以“日察人间事,月报天上知”,“天上耳目神,人间司命主”,“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臣”。很明显,说明灶王爷是玉皇大帝信得过的耳目。正因如此,位卑权高,一个小小的灶王竟专称“司命主”。
“司命”这个词说起来很灵活,如果前边冠以“东厨”,就是掌管“五谷食米”的小神。另外在星官中还有“少司命”和“大司命”。文昌宫的第四星即“少司命”,主灾咎;上台中的上台二星即“大司命”,主寿。现在联系到纸马中的“司命主”,不难想象,比起“东厨司命”来要大得多。
然而,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不管这些官衔职位的,包括一些文人,只要不损害他的实际利益,限制他的人身自由,是无所谓“一家之主”或“耳目之神”的。
从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送灶》诗,可以看出所持的态度:
一盏清茶一缕烟,
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帝若问人间事,
为道文章不值钱。
这不是答非所问,而是寓意深长,带有讽刺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