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梓潼帝君

文昌梓潼帝君

图182 文昌帝君

(出处不明)

“文昌”本是星官名,属紫微垣,包含六颗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筐)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13]文昌星又名“文星”“文曲星”,在神话中为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旧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将“梓潼帝君”加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后,称“文昌帝君”,与上合而为一。

据道教称,“梓潼帝君”原是晋朝人,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今四川梓潼县北),死后为后人立庙纪念。唐宋时屡封至英显王,道教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按理说,“梓潼”是人死后之封神,与星官“文昌”无关,但在元仁宗延祐加封后,便成为星神了。因此,民间又多称“文昌梓潼帝君”。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圣诞,旧时读书人及文职官员等,届时皆往文昌阁祭祀。

图183 元天开化文昌梓潼帝君

天津

图184 文昌梓潼帝君

江苏南通

云南保山、周城等地的白族群众也供奉“文昌帝君”和“魁星”,他们说:“祝天下太平无事,愿吾家耕读有人。”在祈福的祭礼中,除了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外,忘不了对“文昌”“魁星”的祈祷,焚烧甲马。白族甲马的“文昌帝君”像与汉族不同,团手盘腿坐在花毡座上,笑眯眯地看着人们,好像很得意。

图185 文昌帝君

云南保山
(标题的“君”字刻印反了)